記者了解到,枸杞種植因兼具生態與經濟價值、對帶動農民脫貧致富作用明顯而備受柴達木盆地農民的青睞,尤其“十二五”以來,青海枸杞種植面積翻了好幾番。記者調研了解到,隨著擴張迅速、產能過剩和產品質量參差不齊等共性問題日益凸現,近兩年,這一產業遭遇發展困境。業內專家認為,深化種植業結構,延伸農產品(4.100, 0.00, 0.00%)產業鏈刻不容緩。
楊作祿是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德令哈市福財種植專業合作社的種植戶,他與其他三戶人家共同承包了1300畝枸杞地。
“這幾年枸杞價格下跌,銷售困難,前年我四處籌錢只種了其中的700畝地,去年行情更不好,枸杞只賣出去了五分之一,今年這700畝地也種不了了。”楊作祿說,目前這1300畝地只能“放著”,自己和妻子又走上了出門打工的老路,還背了一身債。
海西州是我國第二大枸杞種植基地,枸杞產業作為當地的“主導產業”“富民產業”,截至目前產值達51億元。這一產業輻射帶動當地農戶近16.32萬戶共24.2萬人,過去云南、四川等其他省份也有不少勞動力前來務工,僅采摘季人均增收可達6000余元。
然而,近三年來,枸杞市場價格不斷下跌,普通枸杞每年下跌13%左右,今年有機枸杞出口均價為10美元/公斤,僅為2014年價格的一半,然而有機枸杞每畝僅有機肥和植物源農藥投入成本就高達4000元,種植企業入不敷出、枸杞產業經濟效益“斷崖式”下跌。
位于海西州柴達木盆地的諾木洪農場是目前全國面積最大、海拔最高的枸杞連片種植區域。該農場副場長馬虎介紹,2017年開始,農場內陸續出現既不續約繳納租金也不做田間管理的種植戶,截至目前農場種植戶總共欠繳承包費2500萬元。
“貨把人壓死了。”海西州都蘭縣一家種植專業合作社理事長說,他管理的合作社共有103戶農戶,種植1600畝黑枸杞和500畝紅枸杞,2016年、2017年兩年累計虧損高達1800萬元。“原來枸杞行情好的時候合作社會把村里的貧困戶招進來打工,一年每人工資7萬元,還能額外分紅一萬元,現在枸杞賣不出去、融資也很困難,沒錢雇人,對貧困戶只能免費發些枸杞苗,但就是這樣也沒人種枸杞了。”
關于我們 | 保護隱私權 | 網站聲明 | 投稿辦法 | 廣告服務 | 聯系我們 | 網站導航 | 友情鏈接 | 不良信息舉報:yunying#cnwnews.com(將#換成@即可) |
Copyright © 2004-2025 Cnw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中網資訊中心 版權所有 |
京ICP備05004402號-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