褚哲輪/文
【中網資訊書畫】2018年,王闊海先生因汲取漢畫像石刻畫之精華而探索與再創造的新漢畫技法,在國家知識產權局獲得國家發明專利,開創了中國畫創作的一個嶄新領域。
一、歷史抉擇
上個世紀中國畫的歷史巨變,是一個非常值得玩味,非常值得反思,非常值得總結的一百年。這一百年來我們向西方學習,到底得到了什么?又丟掉了什么?哪些是“為我所用”的有用補充,哪些對我們是無用的糟粕;這是當代畫家所面臨的必然的歷史性文化思考和對待藝術態度的歷史性抉擇。
王闊海先生
二十世紀初,文化藝術精英們受新文化運動的影響,抱著一腔愛國之思“文不如人”的結論,以“中學為本,西學為用”的主旨,奔赴西方學習油畫與素描,其方式主要是對西方的“拿來主義”與中學的融合,即“中西合璧”,具體則是將中國畫筆墨與西方素描相結合,成為整個二十世紀中國畫走向的思維定式。這一定式使中國畫走向了現代,成為那個時代中國畫家的一個很大課題。這既是一個挑戰,也是一次難得的機遇。在這一歷史轉折點上,誕生了新一代具有代表性的著名畫家群體,以徐悲鴻、林風眠、李可染、蔣兆和、吳作人等為代表的革新型的畫家。特別在美術教學中形成的“徐蔣路線”從二十世紀一直影響到現在如今。再者,當時以吳昌碩、黃賓虹、齊白石、傅抱石、張大千、潘天壽等傳統延續型畫家仍然支撐著中國畫主脈之藝術大廈,發出了中國文人畫群體型非常燦爛的末期光焰。這兩股文脈同時改寫了中國畫的近代史。
我們不得不承認上個世紀無論是其上半葉圍繞著“中西合璧”的百家爭鳴,亦或是下半葉85新潮及后期之“筆墨”之爭,都受到來自西方藝術思潮的強力沖擊,反對和聲討之聲驟起,有變其法者(康有為),有革其命者(陳獨秀),有改其良者(徐悲鴻),還有中西調和者、一如高劍父、林楓眠、傅抱石、潘天壽諸君,與之相對的是金成、林紓、陳師曾的國粹論,一派百家爭鳴的景象。甚至“筆墨”之爭斷斷續續一直到20世紀末21世紀初。
這一論爭的大背景,基于二十世紀初葉時代的大變革以及來自西方藝術思潮的強烈沖擊,中國傳統文化出現了大裂變和大斷層這一悄然而至之巨變。一是流傳幾千年的文言文改成白話文,古典詩詞歌賦改為散文詩,使今人讀古文若讀天書,作詩也與格律詩無緣只能作順口溜,大文心無存何來文人畫焉!二是科學具有雙刃劍,我們經過了近百年的鋼筆字代替毛筆書,電腦代替鋼筆字,把原來普及全社會的書法丟掉了,這使得當代畫家缺乏書法功力,大寫意精神泯落,只能是畫工筆題窮款,豪無書卷氣可言。三是西方油畫和照片的傳入,使國人的審美觀顛倒,國人看中國畫不是講筆墨而是看畫的像不像。這三大表征的產生是“中國畫有高原無高峰”的主要原因。
“人有沖天之志,無運不能自通”。歷史也同樣給予了王闊海先生應運而生,進行藝術抉擇和藝術創新的機遇。
王闊海先生出生于上個世紀五十年代初,時代的變革及藝術思潮必然伴隨著他的藝術追求而挾裹其中。85新潮后他先是進修于山東藝術學院研修油畫,繼之考入解放軍藝術學院國畫系,得到了黃胄、何海霞、劉大為諸大家的教誨,連續四年的科班學習,夯實了堅實的造型基礎本功和嫻熟的傳統筆墨技巧,切實步入了中畫筆墨之堂奧,長期致力于中囯畫美學理論的研究。并結合自己的新漢畫探索與創新,“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用“思接千載,視通萬里”之大視角、大縱深,大橫面地對世界美術史及東西方美術發展史和中國畫近百年洶涌激蕩之流變進行了深入研究,提出世界藝術由“原始藝術、古典藝術、現代藝術而進入綜合藝術時期。”繪畫進程呈現著流速緩慢的渦流壯態,信息量極大且從四面八方涌來,四顧茫然,不知所措,反而讓藝術家容易迷失自己的藝術追求方向。特別對當下工筆畫大行其道,中國畫大寫意精神之泯落表示極大的擔憂,主張全面繼承中國畫之傳統,將東方的,西方的,古典的,現代的,學院派的,文人畫的一起吸納并蓄,創造出不同于古人不同于當代人,但又植根傳統的新的水墨畫樣式。
同時王闊海先生清醒的認識到;萌于初唐盛于兩宋,濫暢于元明清及民國時期的中國文人畫之寫意畫,無論其藝術成就或藝術高度都是中國繪畫之主體代表,舍此而無他。
什么是文人畫,簡言之就是文人作的畫為文人畫。我們的古人在科舉考始之前,大都是才高八斗,學富五車,登高而賦,吟詠而歌之大文人,且書法都昰童子功,及至金榜題名時,也是后世之師的大書法家。尤其到宋代,強化一個“寫”字,突出一個“意”,再用賦詩書寫題跋于其上,其所營造的雋永典雅的筆情墨趣之書卷氣,其藝術高度令今人高山仰止,更難以望其項背。一如趙孟頫、蘇東坡、石濤、八大、徐謂者流。經過宋元而來的努力,文人畫逐漸形成了以詩、書、畫、印為四大要素,以氣韻生動為主旨的寫意文人畫體系。這才是中國畫經過百年巨變,風云激蕩而尖埃落定后而彌顯珍貴,愈顯其高,其雅,其神,其逸之根本原因。反觀自上個世后六十年,到如今之學院派教學體系的建立,由于書法的缺失和詩文的缺失,傳統中國畫大寫意精神和以筆墨為范疇的大寫意中國畫逐漸被邊緣化。素描成教學之主導,筆墨變成了為素描造型而服務的奴隸,筆墨與書寫本身所存在的形而上的審美意義不復存在。由此而形成了兩種局面,一是前六十年中西合璧而導致中國畫審美的改變,二是在寫意中國畫缺失的前提下后六十年唯有工筆畫一家獨大,以至于當代中國畫家畫不了傳統的寫意畫,而是只重技巧和形式的工筆畫。因為工筆畫可以借鑒西方油畫之滿構圖,落窮款而更勿須題詩,這也為當下既無詩文又無書法功夫的畫者找到了加入中國美協成為會員的“成功”捷徑。因此工筆畫而大行其道,大有積重難返之趨勢。
對于中國畫發展的這一頽勢,王闊海先生早就深惑憂慮,在十幾年前他在中央國家機關美協當主席時就大聲疾呼“中國畫寫精神歸去來兮”�?芍^“野徑云俱黑,江船火獨明”。并提出當代畫家上至八十歲下到三十歲都要補文化課與書法課的理論,且缺什么補什么。并繼續高舉文人畫“詩、書、畫、印”四者并舉的修行路線,方能不負這個時代的重托,實現對高峰的突破。
在這一方面,我們應該肯定的說;王闊海先生是一位居高者、先知者,覺悟者,抉擇者。他的書法下了近五十年的功夫,且行,草、隸,篆、楷、甲骨六體皆能,特別在章草與草書方面有著更高的造詣和風格,有專家評價可與明清書家媲美,其詩也有至少三十多年的修行,且作的是講究格律平仄的古體詩。令余驚訝的是王闊海先生還會吟詠唱和,近期由天津美術出版社所要付梓出版的王闊海先生的作品大紅袍,就是集詩、書、畫、三集于一盒裝,足見其學養之基高臺厚。這些內修之功,使他所創的新漢畫水墨增加不盡的文化含量和雋永典雅的書卷氣。成為中國畫壇伏久必飛高的鹍鵬,充實放光的大者。年初著名中國美術史論家對王闊海先生進行了藝術采訪,高度評價王闊海先生實現了由學院派畫家向文人畫家的轉型。繼而延續了自明清徐謂、石濤、八大、吳昌碩、齊白石在當代大寫意精神的文脈,成為當代中國畫壇寫意畫家的領軍人物。
二、取法高遠
本來,無論是以造型為主的學院畫法,還是傳統筆墨畫法,包括中西融合的畫法,王闊海先生都能信手拈來。沿著現有的創作之路,完全能走出一片天地。但王闊海先生并未滿足于現狀,而是向更高的創新之路發展。
經過對傳統中國畫經典的深入研究與思考,王闊海先生全面掌握了中國寫意文人畫的精髓。但王闊海先生并未滿足于在傳統經典的海洋里徜徉,而是響應時代的感召,帶著對文人畫的高標準高要求,踏入了一個對古漢畫像石刻的深入研究與探索,并汲其精華開劈了一個嶄新的創作新領域——新漢畫!其旨在以古求新,創造出一片屬于自己的新文人畫天地。
從公元前200年西漢成立開始興起的漢畫像石刻藝術,發展昌盛至東漢,一直持續到魏晉南北朝時期,歷時四、五百年。以雕畫相間的藝術形式創造了我國歷史上古典主義繪畫的輝煌而彪炳史冊。
漢畫像石刻,是漢代地下墓室、墓地祠堂、墓闕和廟闕等建筑上雕刻畫像的建筑構石。所屬建筑,絕大多數為喪葬禮制所建,在本質上漢畫像石刻是一種祭祀性喪葬藝術。畫像石不僅是漢代以前中國古典美術藝術發展的巔峰,在內容上包括了神話傳說、典章制度、風土人情等各個方面。漢代畫像石的題材、內容極其豐富,幾乎涉及到當時社會生活的各個領域,包括生產活動、墓主仕宦經歷及身份、墓主生活、歷史故事、神話傳說、祥瑞、天象、圖案花紋等。既有故事情節的畫像和祭祀禮儀的畫像,也有關于天象及自然現象的畫像、仙人及神怪的畫像,以及表現日常生活的生產勞動、舞樂百戲、車馬出行、兵車武庫、軍事交戰等場景,亦有描繪祥瑞異獸,飛天升仙,玉兔搗藥,東王公、西王母、河伯出巡等神話故事和各種裝飾圖案等等,可以說是包羅萬象又燦爛輝煌,是反映漢代及先秦歷史文化的百科全書。
在藝術形式上,漢畫像石刻上承戰國繪畫雋永典雅之古風,下開魏晉風骨藝術之先河,奠定了中國畫的基本法規和規范。它吸納了商周青銅器造型、紋飾以及戰國繪畫之長,用繪畫和雕刻相結合的手法,創造了一種不是繪畫而似繪畫,不是雕塑而似雕塑,即擬繪畫、擬浮雕的石刻藝術,在美術史上具有獨特的藝術風格。這種藝術風格是由構圖的方式、造型的手段、雕刻的技法以及彩繪的特點來體現的。漢畫像石與商周的青銅器、南北朝的石窟藝術、唐詩、宋詞一樣,各領風騷數百年,而且對漢代以后的美術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在中國美術史上占有承前啟后的重要地位。僅就繪畫而言,其廣泛而復雜的內容題材,豐富多樣的表現手法,足以讓現代的畫家嘆為觀止。而漢代畫像深沉雄大、粗獷勁挺、古樸稚拙、單純厚重、簡潔明豁等獨特的藝術風格,顯現出特有的藝術魅力和無法替代的現代價值。
在漢畫像石刻藝術中,以陽刻與陰刻相為補充的以線造型的中國繪畫的基本方法由此確立,不再局限于戰國漆畫與早期的彩陶圖案,以其造型簡潔質樸,深厚雄健,單純而不瑣碎,具備一定概括力而成為中國畫寫意的源頭。而其結構處理非常巧妙,能在同一畫面上把許多不同的內容、情節處理在一起,創造了以平面散點和分層布局法則。而以線刻為主的剔底凸面陰刻與巧妙分割的平面構成形式,開創了寫實藝術的先河。與此同時,線條呈現出一種彈力性,給人們一種動律的感覺。加之浪漫幻想神仙王國,由此實現人、神、仙、怪為一體的精神伊甸園,形成了造形與傳神的高度統一。
漢代畫像石雕刻有“擬繪畫”、“擬浮雕”多種技法,其彩繪則強調了輪廓與形象的修飾功能。構圖實現了造型、雕刻與彩繪的統一,反映了漢代、漢民族、漢文化和漢藝術家的思想觀念與審美意識等內在特性的外化,從而形成了獨特的藝術風格。凡此,都是王闊海先生在新漢畫創作中吸收的繪畫元素。
經過一番思索,王闊海先生一頭扎進漢畫石像的汪洋大海,一邊觀摩研究一邊孜孜不倦地臨摹,不斷嘗試以勾線、沒骨水墨相沖相化、與西畫素描等不同的手法,把堅硬的石刻畫形態轉換為宣紙上流動的水墨畫形態。其中一個最重要的探索,就是如何把西畫的素描用于中國畫——也就是王闊海先生幾十年研究的中國畫素描。西畫素描畫光影,與中國畫以線造型的手法相去甚遠,不能直接照搬到中國畫。然畢竟素描有著很強的造型感,對于提高中國畫物象的表現力有著積極的作用。經過反復的探索嘗試,王闊海先生最終完成了西畫素描向中國畫素描的轉換,找到了為中國筆墨服務的中囯畫素描之大法;由此破解了西畫素描向中國畫轉變的密碼,進而總結為:以線為主,明確結構,線面結合,塑造形體。
之前也有人探索線面結合的方法,但是哪些地方行于線,哪些地方進入于面,在王闊海先生這里得到了明確的解決,而且非常細微和具有操作性。在清華大學歷時十年舉辦的王闊海新漢畫水墨藝術高研班中,其教學大綱中的第一課,就是怎樣畫中國畫素描,使學生受益非淺,在全國素描教學中開創了一條新路。從而打破了我國長期存在的中國畫教學中塊面分割、光影素描與中國流動的筆墨難以相融的被動局面。而王闊海先生為中國畫筆墨服務的中國素描理論與實踐的形成,終于解決了中西繪畫融合的這一大難題。把西畫素描畫明暗,塊面分割,一變為畫結構,排除了西畫光影的干擾。而后結合中國畫的畫法,又解決了中國畫的現代筆墨表現問題。在具體創作中,哪些地方該用線來解決結構問題,哪些地方該用潑墨去解決形體與體積,如何做到筆精墨妙,又如何豐富筆墨等等難題一一破解。
比如被中國美術館收藏并獲全國大獎的宏幅巨制《飛奪瀘定橋》,就是一幅由王闊海先生所獨創的新漢畫水墨技法與中國畫素描造型相結合的中國畫筆墨造像的典型代表作品。其作品打破了以往勾線填色的筆墨造型常規,而是運用了全新的暗含之線、暗含之骨、暗含之筆的——新漢畫沒骨水墨之法,在濃、淡、干、濕、焦黑的相沖相化中,極為自然的將中國畫素描四要素融入其中,而且是悄無聲息,神遇跡化般的融合,使紅軍人物形象造形如鋼鐵之堅,敲之有聲。使觀者沉浸在神秘的筆墨交融幻化的玄妙意韻之中,從而打破了以往重大題材講素描造型而丟了筆墨的窘境,達到了素描造型與中國畫筆墨自由精神的高度統一、高度協調的境界。
從而使整幅畫面氣勢更加雄壯,場面更加激烈、壯闊,由此把飛奪瀘定橋戰斗的壯烈、驚險表現得酣暢淋漓,令人過目不忘。本來,中國畫傳統筆墨往往是溫柔敦厚、不激不厲的,但在王闊海先生這幅作品中,通過筆墨的轉換卻達到了如此強烈的視覺效果,實現了筆墨意蘊與人物造型和畫面氣勢的完美結合,哪怕是很小的局部也充滿力度從而與整個畫面和諧為一體,這不能不說是王闊海先生的一大創舉,和對中國畫筆墨的獨特貢獻!正因于此,作品得到了著名美術理論家劉龍庭的高度評價,說“王闊海先生的《飛奪滬定橋》是一幅里程碑式的、劃時代的、偉大的作品”。同時也得到了著名美術史論家、畫家劉曦林,和中國美術館館長楊力舟的高度評價。再如,藏族題材的作品《春風吹又生》,用同樣的手法,在整個畫面上看不到一點素描的痕跡,全是中國畫筆墨構造出來的效果,但達到乃至超越了西畫的素描造型,畫出了非常完美的結構和人物形象。等等。
近幾年王闊海先生畫的驢、馬、牛、駱駝、羊、老虎等動物系列,更足見其高超的造型能力和獨到的極盡其妙的筆墨施展,達到了陳子莊所評價徐謂的畫“亂而不亂”的境界。加之寫意畫之書法用筆和書法題字達到了當今少有的文人畫高度,實現了對以往畫驢,畫馬、畫牛、畫駱駝、畫羊、畫虎的突破,顯示出王闊海先生的中國畫素描對于中國畫筆墨表現的重要性和王闊海先生對中國畫筆墨、水墨之深入的理解,著實讓人嘆為觀止。
而王闊海先生另一種取法的高度就是將漢畫像石刻形態轉換成水墨形態,以筆代刀。更將漢畫像石刻拓片之死墨,平墨、板墨變成了看似流動的,色墨互相沖撞融合幻化的活的新漢畫水墨藝術形式,被中國美術史論家劉曦林先生稱之為“新水墨的奇跡”。
三、從容筆墨
掌握了漢畫石像的水墨表現之后,王闊海先生再一次回歸經典,回到中國畫的寫意文人畫傳統,進一步深入探索漢畫石畫法與文人畫的結合問題。因為,漢畫石像處于中國繪畫的初期,尚不是肇于魏晉名于唐代王維而成于宋元、詩書畫印四者統一的文人畫。
書法本來就是王闊海先生的日課,從真、行、草、隸、篆,甲骨,直到章草和今草,業已形成自己的書寫風格。而詩詞歌賦同樣是王闊海先生孜孜以求的傳統文人畫要素,幾十年來自作格律詩三百余首。一當數者相互融合,一種嶄新的水墨樣式與境界躍然紙上,這便是被國家專利局批注的“新漢畫”。
進一步梳理總結王闊海先生的“新漢畫”創作,有四個來源。
1、古典主義。首推漢畫像石刻,還兼收并畜了青銅甲骨,浮雕、民間剪紙、皮影、唐三彩等娣妹藝術之精華。
2、學院派藝術。打下了扎實的造型基本功和傳統筆墨技法及筆墨理論。且每年堅持大量的速寫,從國內到國外,速寫本隨身攜帶,筆耕不輟。
3、西方美術。首先是西方素描,其次西方現代派構成理論和色彩的運用。從而又研究東方的主觀色彩并注入新漢畫之運用。
4、文人畫。包括詩、書、畫、印四者并舉,以此來提高自創的新漢畫的藝術品質、品位、品味。
尤其是文人畫,從徐渭、八大,一直到現代吳昌碩、齊白石這一文脈,把大寫意中國畫推向了一個極致。徐渭的生動、八大的沉厚,吳昌碩與齊白石的金石韻味,皆為師法的對象。
當前,面對中國大寫意畫被越來越邊緣化,有擔當的中國畫家,無不為大寫意精神缺失而痛心疾首!而王闊海先生則用自己的大寫意創作,為中國畫大寫意精神的繼承與光揚作了最好的詮釋。中國箸名美術史論家劉曦林先生則評價:“王闊海先生的新漢水墨作品和其大寫意作品續接了自明清而來,徐渭、石濤、八大、吳昌碩、齊白石這一中國畫大寫意的文脈。成為當代極少數承薪接火之人”。
正如王闊海先生自己所言:非常感謝古人發明宣紙、毛筆、水墨工具,任憑你才高八斗、任憑大文學家、大畫家,它不會屈你的才!任憑你多高的修養,都能瞬間記錄下來。我們老祖宗太偉大了,太聰明了!八百年來,中國文人畫創造了中國畫的至高高度;一個詩文的高度,一個書法的高度,再是畫本身的高度。當代,如何對其發揚光大,是每一位有責任中國畫家的使命與擔當。
通過多年的創作研究,總結中國畫的發展規律,中國畫在唐代重自然、宋代重意蘊,那么當代重什么?王闊海先生認為,當代應當重品質!中國畫的品質、品味,才是中國畫的核心與本質。只有認準中國畫的品質,才能保證當代中國畫的品位提上去,才能出大師、出高峰,在解決中國畫有高原沒有高峰的問題上往前推進一大步。
在這一思想指導之下,王闊海先生在不同題材上進行了一系列的創作,諸如近幾年創作的漢化石像人物系列,毛驢系列,馬、牛、羊、駱駝、老虎系列等等,這也是漢畫石像中常見的題材。其作品既有勾線也有造型,融進了漢畫石像石刻的正大氣象,和文人畫的筆墨韻味,從而形成了自己的風格式樣。按王闊海先生的話說,也只有按自己的理解去畫畫,堅持文人畫詩、書、畫、印四者并舉的修行路線前行,而不是人云亦云,才能創作出屬于自己風格的中國畫。
我們借此來欣賞王闊海先生幾幅新漢畫代表作品。諸如《春耕圖》,這是一幅參照四川漢化石刻拓片,進行的再創造。《吾車既工好游》,也是根據漢畫像石刻,由石刻形態變成水墨形態。再是《麗人行》,用了同樣的手法。這幾幅作品,除了各具風格和內涵之外,它們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就是在原圖表達內容不變的情況下,充分運用中國畫的筆墨處理,將沒骨畫法開辟了一個新的領域;由原來刀刻斧鑿的痕跡變為筆線和墨色的相互滲透,將“心性、水性、墨性、色性、紙性、筆性”六性合一,一氣呵成,筋骨血肉渾然一體,從而人為的痕跡消失殆盡,而呈現為筆墨的深層次意味,將漢畫像石刻拓片之死墨變成了活墨。板結變為靈動。由刻露變為溫潤。筆清墨爽、淡雅閑適、松活飄逸、畫意盎然!尤其是畫面的題跋,錦上添花、異彩紛呈,與畫中內容既交相輝映又融為一個整體,成為畫面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展示出王闊海先生高深的筆墨功夫和書法功力。即便是把其中的題跋獨立出來,也是一幅精彩絕倫的書法作品。更因題跋與人物珠聯璧合,一種神奇、玄妙的筆墨效果氤氳其間,給人一種妙然天成、神乎其神的審美感受,仿佛漢代的人物場景,經過筆墨的轉換之后活龍活現于讀者眼前,令人不由自主地跟著畫面上的主人,一起向往晴耕雨讀的田園生活,或是不由自主的默默吟唱:
吾車既工,吾馬既同。吾車既好,吾馬既阜。
君子員獵,員獵員游。麀鹿速速,君子之求。
如此美妙的詩句,悠閑地同車漫游,與圖中麗人挽手同行的浪漫之旅——這便是王闊海先生創造的清新雅致、美麗浪漫、飄逸灑脫、靈動神奇、超然玄妙的新漢畫世界!
經過多年的研究探索,王闊海先生最終形成了以“清、閑、淡、雅、玄、妙、神、逸”為美學構成元素之特征,融“心性、水性、墨性、色性、紙性、筆性”為一體的新漢畫藝術。
所謂清者,水凈澄澈透明曰清。清代惲壽平《南田畫跋》云:“清如水碧,潔如霜露,輕賤世俗,獨立高步”。“質真而素樸,閑靜而不躁”(淮南子·本經》),曰閑。淡者,平淡天真,“大味必淡”(《漢書·揚雄傳》),《老子》所云:“大象無形,大音希聲”是也。雅者,超凡脫俗謂之雅。玄者,深奧幽遠。妙者,只可意會不可言傳曰妙�!独献印分^之:“玄之又玄,眾妙之門。”北宋韓拙《山水純全集·論觀畫識別》云:“但看格清意古,墨妙筆精,景物幽閑,思遠理深,氣象灑脫者為佳。”神者,靈也。變化無窮曰神�!吨芤�·系辭上》云:“陰陽不測之謂神。”中國畫之筆墨,即形而上為陰陽。陰陽不測,而筆墨靈透神秀。逸,中國書畫分為“能、妙、神、逸”四品,其中逸品為最高,乃不滯于物,超然灑脫之謂。筆墨得之于神、逸,則一塵不染,充滿靈氣和仙氣。每讀王闊海先生的新漢畫作品,其筆墨氣息撲面而來,令人感受畫面氣韻之生動,物象神靈之活現,用筆松活之酣暢,筆清墨妙之精道,使人見之忘俗,望之又隱含幾分神秘,以而讓人若有所思,反復品味而欲罷不能:上清、悠閑、淡雅、玄妙、靈動、神逸——這便是王闊海先生獨創的新漢畫,其神奇魅力與魔力之所在!
王闊海先生著有《談六性合一的水墨境界》一文,“六性”即“水性、墨性、色性、紙性、筆性、心性”。其文曰:“筆性關乎心性,筆隨心運,故六性者心為大,大至天地萬物無一不可載,宇宙眾象無可不能負也。正所謂天人合一,以畫載道者也,是五性之統領。六性合一唯心難修,故中國畫謂之畫學養也。其學養有多高,其畫境界有多高,非單純技巧而定勝。大文心者大境界,小文心者小境界,無文心者無境界。而修其大文心者非堅持文人畫之鐵律:詩、書、畫、印四者并舉而不可得也。”
這是王闊海先生對自己所創新漢畫的最好總結,同時誰又能不說這是中國畫在新時代的一個最高標準呢?
附:褚哲輪簡介,美術理論家、書法家。中國藝術研究院美術學(碩士)研究生。西南大學書法美學博士(在讀)。中國海洋大學學士。中國國家畫院教學文獻編輯,中國國家畫院書法篆刻院編輯,中國國家畫院沈鵬工作室精英理論班(學術),中國書法繪畫大型(教學)文獻編委。歷任《中外交流》月刊社編輯記者,《中國書畫》報特約編輯,中國書畫家聯誼會秘書處主任,《中國鳳凰美術》雜志執行總編,《鳳凰美術報》執行主編,北京鳳凰嶺美術館理論研究部主任等職。華夏文化促進會書畫院特聘院士。中國畫院專職書法家。2018年始任褚遂良書畫院第一任院長,現為名譽院長。今任職于中國文化藝術發展促進會。
王闊海先生毛驢題材作品欣賞:
紀念中國人民解放軍建軍93周年美術作品線上展 序言 伴隨著強軍興軍的鏗鏘步伐,中國人民解放軍迎來了93歲華誕。 90多年來,人民軍隊忠于黨、忠于人民,無論是在革命戰爭年代,還是在和平建設時期,哪里有困難、有危險,哪里就有解放軍,在人民心中,軍隊就是可倚可靠的鋼鐵長城。 為...【詳細】
藝緣持續發力手機“微展覽” 實力派藝術家試水手機書 【中網資訊書畫】今年春節以來,受新冠疫情影響,很多線下書畫活動、書畫展覽等都無法正常開展,書畫藝術家們更是利用這難得的清閑時間專心創作,佳作不斷涌現。然而作品無法及時呈現給廣大藝術愛好者又成了不少書畫家的苦惱,于是各種自...【詳細】
藝緣搭建藝術家與愛好者溝通平臺 書畫家要引領大眾審 【中網資訊書畫】對于書畫審美,常常有圈內認識與圈外看法的不同,書畫固然是人盡皆知的藝術,但對它也很難有廣泛的共識。因此,讓大眾了解書畫藝術作品,提高大眾的審美,書畫藝術家的引領作用將顯得尤為重要。近期,在書畫圈備受關注的...【詳細】
關于我們 | 保護隱私權 | 網站聲明 | 投稿辦法 | 廣告服務 | 聯系我們 | 網站導航 | 友情鏈接 | 不良信息舉報:yunying#cnwnews.com(將#換成@即可) |
Copyright © 2004-2025 Cnw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中網資訊中心 版權所有 |
京ICP備05004402號-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