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文子(文化學者)
【中網資訊書畫】山勢巍峨,屹立千載。海納百川,波濤澎拜。一山一海,一筆一硯,好大的氣勢,好寬闊的胸襟。
2023年夏秋之交,在陜西馱馬古道的茯茶小鎮,石頭娃的水墨大作《家園》應運而生。這幅長達22.5米、高2米的鴻篇巨制為我們勾勒出大西北渭北高原的自然風貌,猶如一幅厚重的歷史畫卷,在歲月的河流中靜謐地訴說著西北人的千古滄桑。
畫面中的山脈蜿蜒延伸,漸漸消失在遠方。山脈的輪廓以石頭娃獨特的“水重亂柴皴”之技法來表現,即用流動的水墨勾勒深淺不一、層次分明、起伏跌宕的山勢,同時將焦墨巧妙地應用在山脈的巖石紋理上,通過墨色的濃淡、干濕變化,表現出巖石的質感和紋理。山脈之下是一片廣袤的田野,清波蕩漾的渭水蜿蜒穿行其中,畫面中的村莊,房屋依山而建,錯落有致。“水重亂柴皴”的使用,讓畫面充滿了水墨流動的柔美氣息, 同時又有一種宏偉的氣勢撲面而來...
這幅作品以其現代的構圖呈現、細致的細節把控、純粹的黑白運用,將中國傳統山水畫與現代審美意識完美地融于一體。水墨的自然流轉賦予作品生命力,廣泛的焦墨應用,則賦予畫面層次感和質感。這種大膽的筆墨,讓作品栩栩如生,觀眾不僅能看到藝術家高超自信的技藝,也能感受到藝術家對自然景色的精準提煉和組合。這里的每一筆,每一墨,都是經過深思熟慮的,都代表著石頭娃對藝術的敬畏和追求。從醞釀到封筆,整個創作過程,蘊藏著藝術家對自然與繪畫的深度思考,飽含著藝術家的情感與激情。那么,讓我們從細節開始,一窺《家園》背后的故事。
作品的緣起
二十世紀六十年代,石頭娃作為“老三屆”的知青,插隊落戶到渭北高原。在老鄉家,石頭娃與他們同吃同住同勞動,一晃就是十幾年。鄉親們的淳樸,渭北的溝壑,給他留下了深刻印象。返城后,他的筆下風景也不由自主地出現了渭北高原的身影。多年來,他一直在探索鄉土風情和現代藝術表現形式的結合,想把渭北高原的柔美與蒼涼表現得淋漓盡致,成為自己的藝術特色和符號。渭北高原的點點滴滴,為本次創作提供了靈感。
作品的命名
對于作品的命名,石頭娃斟酌、推敲了很久,最終將其命名為《家園》。
《家園》帶有深厚的內涵,它是畫家青年時代在渭北高原山水間的真實記憶和情感寄托,是作者一直在尋找的那份干凈、樸實、純粹和精神層面的青山綠水。那是真實的家園,又是夢里縈繞的家園;是一個人的家園,又是眾人共有的家園。它能讓人們在觀賞作品時領略到共同的情感和歸屬感。
紙張的選取
在研究和嘗試過多種紙張后,石頭娃決定選取晚清著名紙坊汪六吉所制之紙?上袅募埵袌錾显缫巡灰娵櫽埃瑩f其造紙技藝已經失傳。石頭娃只好拿出36年前的珍藏,這是他視若珍寶的紙張,從來都舍不得動用。這次,他要從紙張開始,讓歷史的材料成為承載歷史的載體,讓時間、傳統和歷史表達融為一體,讓紙張成為跨越時空的紐帶,讓觀者不僅與畫面對話,更與畫面之前的歷史對話。
事實證明,汪六吉的紙張,其紋理與質感,與石頭娃“水重亂柴皴”的毫無顧忌的潑墨表現方式相得益彰,每一滴墨水的潑灑,都仿佛在畫布上鋪陳出一段歷史的故事。水墨在紙張上流淌,時光在其中延伸,如同一個古老的魔法,喚起了觀者內心深處的共鳴。
超大尺幅的挑戰
作品的超大尺幅為創作帶來了巨大挑戰。面對長22·5米、高2米的宏大畫幅,石頭娃剛開始的感覺是:紙張大到無法控制!竟然第一次覺得無從下筆。唯一清楚的就是知道要在繪制過程中慢慢的去調整,要調整筆墨,要調整畫面,要調整構圖等等,最終達到心中所想。
石頭娃在畫室里轉悠,構思。幾天后,一切了然于胸。他決定將畫面分割為九個部分來完成,并且將每一部分的構圖、銜接深刻于心。從此,“水重亂柴皴”以眾夫莫擋之勢,洶涌澎湃地在宣紙上宣泄,鋪陳出一幅靈妙無窮的畫卷。被分割的九個部分的畫面,自由地流動、變幻,沒有絲毫的突兀之感。
這種巧妙的分段式構圖解決方式不僅為整體畫面的平衡提供了指引,也將畫面的細節逐一展現,增強了作品的層次感和立體感。巨幅不再是束縛,而成為他創作的靈感源泉。尤其是作品中呈現的虛實的把控更是非常關鍵,何時用虛、何時用實,都是根據畫面的整體韻律來做出的決定,進一步展現了作品的韻致和哲學內涵。
從起筆到繪制完成,石頭娃大膽地進行了四次構圖調整。第一次,流動的筆墨直接從山坡上出來。因為感覺畫出來的效果特別的一般,遂把第四張調整到最前面現在的位置,才感覺出了彩。但是仔細琢磨后,還是感覺哪里不舒服,最后把一張畫裁成兩半連接起來,才真正達到心中的滿意構想。作品最終在造型、構圖和材質三者之間的平衡關系中取得了出色的效果。
由此可見,一位優秀藝術家的作品一定是他的修養、學識、技能甚至人格的綜合表達,僅憑單一的繪畫技術難以達到真正的完美。
水墨流動性的解決
《家園》的繪制是在地板上完成的。使用大潑墨的時候,墨潑到紙張上,立刻透過氈子滲到地板里去了,絲毫流動不起來,喪失了水墨的韻律。為了解決這個問題,石頭娃嘗試使用了一種薄膜鋪到地板上,再鋪上氈子的辦法,這樣,水墨才流動起來。
我們都知道墨分五色,這是每一位中國畫家必須掌握的基本功。但是,對于石頭娃來講,隨著筆墨實踐的進展,墨分五色已經遠遠不能滿足其需求了,他已經將墨色發展到了自己所需的10色、12色,甚至更多。
石頭娃的作品一般要使用七八種墨:有明清古墨、宿墨、死墨、活墨、墨汁(一得閣、云頭艷)等。什么情況下用哪種墨並于水混用是要斟酌把控的。在《家園》繪制過程中,石頭娃的水墨功夫和經驗直接決定了作品中水墨的淡破濃或濃破淡的表現時機與形式,他總是恰到好處地用筆去引導水墨在流動時的走向,達到心中所需要的造型。從表面上看,這種對水墨的判斷和控制能力好像只是一種技能,實際上卻是石頭娃多年來藝術與文化積淀的結果,體現了他對生活和藝術的深刻理解和感悟。
焦墨運用的嘗試
石頭娃認為,中國畫走向現代的途徑,焦墨的使用是個“禁區”,全國業界,還無一人能做得很好。這是一個具有挑戰性的技能,它要求藝術家在傳統和現代之間取得平衡,要有一套自己的墨法和藝術系統。在《家園》的構思階段,石頭娃就決定要用焦墨來挑戰自己,以實現著名美術評論家劉驍純先生所說的“奇、險、絕”的效果,在造型、構圖和材質之間尋求平衡,達到完美和諧。
在焦墨使用過程中,石頭娃認為筆是至關重要的工具,他選擇了不同材質和不同類型的筆來繪制心中的圖像,如長鋒、短鋒、狼毫、羊毫、尖毫、雞毫,肥型、瘦型,甚至于更復雜的馬尾巴一樣的超長鋒筆,其繪制難度之大可想而知。
當代中國畫向現代的轉型,石頭娃認為,最核心的是能否保持我們的先賢們留下的永恒的筆墨特性。這種筆性,不僅是我們東方民族的傳承,更是中國畫立足世界藝林不敗之地的關鍵所在。怎樣解決書寫性和現代語言的平衡,這對藝術家提出了更為嚴俊的挑戰,從《家園》的行筆中,我們看到了這一挑戰的結果。
在作品的行筆中,我們深刻感受到速度的快慢所彰顯出來的水墨筆性的功力和功夫,看到了石頭娃從傳統的《石門十三品》中的《楊淮表記帖》所展現出來的幾十年筆墨訓練所達到的對線的高標準,所謂力透紙背和水跡感,能否表達內在風骨和精神,能否體現造型的結構,讓觀者看后有可品性,也就是我們所說的舒服和美感。這點正映證了美學大家劉驍純先生所說:結構第一、造型第二、筆墨第三;氣勢第一、骨力第二、韻致第三;遠觀第一、近察第二、細品第三;膽識第一、修養第二、功夫第三。
尾 聲
凝視《家園》,我們看到了石頭娃近十年的藝術探索歷程:從古典形態——寫生提煉——水重法畫法——亂柴皴——走向焦墨。十年耕耘見證了一個藝術家不為人知的艱辛,才有了今天創作技巧的飛躍與升華。從古典到焦墨的轉變更體現了石頭娃對于中國畫如何發展的深刻思考。
《家園》還讓我們感受到藝術家與自然共生、技術與情感的交融。它像一座,東西方文化通向世界的橋梁,連接著古老和現代的文明,連接著過去與現在,連接著藝術與生活,傳達出藝術家對黃土地的深切眷戀和人生的體驗。這樣的作品無疑將成為探討傳統與現代、情感與歸宿的紐帶,同時也為百年來中國畫的“轉型”提供了較為成功的范例。
編后語:本文初為石頭娃先生與我就其《家園》巨作所做的微信聊天。后在石頭娃先生建議下寫成了短文。承蒙著名美術評論家李恢弘先生提出意見,并對拙文進行斧正。衷心感謝兩位大家!同時特別感謝李遠珍先生的濃縮和小天助理的整理!
擴展閱讀:藝術家石頭娃簡介
石頭娃(王小信),終南布衣,生于1951.10.1,陜西藍田人,文化學者。畢業于西安美院國畫專業,96年研修于國家文物局(文物鑒定高研班),國家一級美術師,劉驍純先生入室弟子,美術學博士。陜西歷史博物館文物鑒定專家,西安美院客座教授,陜西省文史館館員,《人民日報》書畫院名譽院長,中國文聯藝術家聯合會副主席,英國皇家藝術學院名譽院士。
石頭娃在從藝的五十幾年里做出了突出成績:
一、著作《中國書畫鑒定實例》一書被列為:全國文理大學試讀本。
二、作品自1971年在國內外美術大展中獲過多項大獎:1997年作品《土娃》獲加拿大國際水墨畫大展特別金獎;2005年在由文化部主辦的中華書畫名家全國城市巡回展中《屋檐下》榮獲金獎。先后在《美術家》、《藝術界》、《江蘇畫刊》等重要學術刊物上發表作品百余幅,出版畫冊多種。
三、石頭娃努力鉆研文物保護30余年,突破了國際文物保護史上的兩大難題:漆器脫脂處理和陶瓷無縫修復,并研究出了當前較佳的文物保護修復工藝。
四、石頭娃苦苦求索,50年如一日的不懈努力,為當代品評中國畫提出了新的標準“三氣論”即:天靈之氣、自然之氣、文人之氣。
五、在千百年來中國山水畫使用“三遠法”的基礎上,石頭娃又去研究三遠法的邊沿科學領域,取得了可喜的成績。
六、在章法研究方面,石頭娃在使用傳統的“太極”構圖法的基礎上又創造了“黃金切割”構圖法:“當你在創作的過程中,發現不同的空白時,它就符合美的基因”。
七、石頭娃在繼承漢印的基礎上,以鑿刻的獨特方式,創造了中國篆刻史上的第一“冷刀”,給人以魏晉南北朝石刻的美感。
八、石頭娃創造了自己的水墨法:“水重亂柴皴”畫法,有一種大西北的秦風,讓人回味無窮。
九、2021年又著《最后的日子里》石頭娃、劉驍純,美學研究對話。深切懷念恩師劉驍純先生對弟子嘔心瀝血的培養教導和他的美學思想對當代美術的重大貢獻!
十、經過幾十年的努力,千百萬次的水墨試驗,石頭娃又創造了“復合宣”這一獨有的宣紙,其具有:生宣、熟宣和煮錘三種宣紙的特性,擴展了中國畫在材料學領域上的使用和研究。
十一、2022年6月1日建立“石頭娃文化基地”。
十二、2022年10月,石頭娃被國家六部委:中國文聯、中宣部、中國發改委、中國文旅部等會議當選為:當代山水畫大師,水墨畫巨匠,並由《人民日報》《環球時報》用英言版發布。
十三、石頭娃博士被西咸新區文旅集團特邀為“茯茶文化使者”。
石頭娃癡心不改,一生酷愛黃土地,歌頌勞苦大眾,幾十年如一日筆耕不輟,慢慢形成了自己的筆墨語言和藝術系統,不斷的向著中國畫的“金字塔”邁進。
紀念中國人民解放軍建軍93周年美術作品線上展 序言 伴隨著強軍興軍的鏗鏘步伐,中國人民解放軍迎來了93歲華誕。 90多年來,人民軍隊忠于黨、忠于人民,無論是在革命戰爭年代,還是在和平建設時期,哪里有困難、有危險,哪里就有解放軍,在人民心中,軍隊就是可倚可靠的鋼鐵長城。 為...【詳細】
藝緣持續發力手機“微展覽” 實力派藝術家試水手機書 【中網資訊書畫】今年春節以來,受新冠疫情影響,很多線下書畫活動、書畫展覽等都無法正常開展,書畫藝術家們更是利用這難得的清閑時間專心創作,佳作不斷涌現。然而作品無法及時呈現給廣大藝術愛好者又成了不少書畫家的苦惱,于是各種自...【詳細】
藝緣搭建藝術家與愛好者溝通平臺 書畫家要引領大眾審 【中網資訊書畫】對于書畫審美,常常有圈內認識與圈外看法的不同,書畫固然是人盡皆知的藝術,但對它也很難有廣泛的共識。因此,讓大眾了解書畫藝術作品,提高大眾的審美,書畫藝術家的引領作用將顯得尤為重要。近期,在書畫圈備受關注的...【詳細】
關于我們 | 保護隱私權 | 網站聲明 | 投稿辦法 | 廣告服務 | 聯系我們 | 網站導航 | 友情鏈接 | 不良信息舉報:yunying#cnwnews.com(將#換成@即可) |
Copyright © 2004-2025 Cnw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中網資訊中心 版權所有 |
京ICP備05004402號-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