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中緬邊境附近,云南省保山市龍陵縣鎮安鎮的一所鄉村中學里,來了一批全球各地的年輕人。雖然他們說著不同的語言,有著不同的膚色,但他們有一個相同的身份——支教老師。這群年輕人放棄大城市薪酬優厚的工作機會,帶著豐富的學識,來到這個偏僻的鄉村。因為他們始終相信:無數的人們,無窮的遠方,都與我有關。
在這支隊伍中,有個清秀的中國女孩。從芬蘭留學回來后,一次偶然機會,她得知有這樣的一個支教隊伍,于是立馬申請成為志愿者,跟大家一起來到了這個邊境小鎮。她叫董沁,如今是寧波赫德學校中學部的雙語人文課程負責人。大家都習慣直接喊這位老師Qin。
QinDong
寧波赫德中學部
雙語人文學科負責人
六年級中方年級組長
中學部德育主任
吉林大學哲學系學士;芬蘭ÅboAkademiUniversity人文學科和UniversityofTurku社會學院交換生;中國人民大學經濟學碩士;“美麗中國”支教項目兩年;五年中學人文學科與項目式學習教學經驗。
01在邊境的偏僻小鎮,重識國際教育
想起那兩年的支教經歷,Qin總說:“那兩年發生的事情,太多了,說都說不完。“
支教的生活,如我們想象中的艱苦,也如我們想象中那樣,快樂且充滿意義。
“我們的支教隊伍中,有不少來自美國的小伙伴,他們之中不乏名校畢業的大學生。比如我的一位同事,來自衛斯理女子學院,就是宋美齡的母校。和這樣一批人一起工作,對我的影響和沖擊其實挺大的。”
確實,Qin本科畢業于吉林大學哲學系,雖然之后作為交換生去芬蘭留學,但從小在國內接受教育,習慣的是國內老師的教學方式。所以當她走上講臺的時候,面對孩子們,自然也采用了自己一直耳濡目染的那套教學體系!
Qin在云南支教
“我們最開始的教師培訓就是美式的教師培訓,非常注重課堂管理,及學生心理分析,還有不斷穿插進課堂和課后作業中的實踐環節。”這些工作上的培訓對Qin有很大觸動。雖然教的是歷史,但她也開始思考:對于中學生來說,歷史就只能著眼于文字知識嗎?學生學歷史只是為了知道過去發生過什么嗎?背誦書本上的歷史知識就足夠了嗎?
而同事們對Qin的影響,除了工作,還有生活中無處不在的點點滴滴。
“平時聊天的時候,他們也會給我很多啟示。他們看待問題的角度很新穎很全面,很有批判性,而不是人云亦云。在討論話題的時候,他們的關注點不僅僅是自己國家,也會討論世界其他地區的文化和發生的事情。他們大部分都來自中產階級家庭,有的家庭也很富裕,但他們很講求社會責任感,總是以很平等的眼光看待世界上的事務和人。當時我覺得,這才是受過高等教育應該有的樣子。”
Qin和支教老師們在一起
兩年的支教生活,與不同文化背景的同事們朝夕相處,這之中發生的每一件事情,雖然細小,但它們日積月累,頻頻沖刷著Qin對教育的固有觀念。當回過神來之時,這些日常小事如海底的暗涌,最終在Qin的人生中掀起一股巨浪,這股浪頭,最終將她推向了赫德——在這里,教育呈現出最本真的模樣。
02觀世界,才有世界觀
“世界”是一個宏大的概念,中文中的“世界”一詞源于唐代佛經,“世”指時間,“界”指空間。
赫德學校為什么要開設“雙語人文課”?
在Qin眼里,一個大寫的“Y”字能說明答案。Y字的上半部分,是過去,是歷史,是人類文明曾經的輝煌與失落,是史上那些偉人璀璨的思想之花。Y字的下半部分,就是需要思考的未來。而過去與未來的那個交叉點,是現在,是我們所站立的位置。
作為一個生活在21世紀的人,我們應該如何面對和思考這個紛繁復雜的時代?只有通過人類文明的演進過程,追溯人類文明中重要的歷史節點,我們才能更好地暢想充滿無限可能的未來,應對一切有可能的挑戰。而今伴隨著“一帶一路”,中國作為一個大國,在文化基因上也應該為將來的人才打好基礎。這就是赫德開設雙語人文課的意義。
作為寧波赫德第一位雙語人文課老師,Qin面對的挑戰和困難不少。于老師,因為是新開設的課程,很多教學資料都是零儲備。于初中階段的學生來說,用雙語來披古通今,又是一道不小的坎。
Qin先以部編教材為基礎,進行了重要知識點的梳理。然后又查閱了大量中英文世界人文資料,以純英文編輯,作為課程的拓展閱讀資料。兩者融合,給予學生一個更全面,更宏大的歷史視角!
Qin編撰的雙語人文課程拓展資料
學生在課后說:“在接觸雙語人文課之前,對我來說中國的歷史就是中國的歷史,世界的文明就是世界的文明。但是現在,我明白了中國的儒法道墨四家與蘇格拉底、柏拉圖其實有著千絲萬縷的關系。我既看到了中國對世界的促進,也看到了世界對中國的影響。”
除了知識點,另一個就是英語。目前人文課程只在初中部開設。雖然赫德的孩子們英語水平普遍都不錯,但是初中階段學生的詞匯量畢竟有限,因此在編輯教材和設計作業的時候,就需要大量收集學生的反饋,不斷進行調整!
腓尼基人商貿發達,在學習過程中讓學生根據腓尼基人當時所擁有的資源特點,判斷這些商品是該進口import還是出口export。同時也與絲綢之路做對比,活學活用。
“真的感謝赫德對于年輕老師的信任與職業成長的支持。進入赫德以來,我不斷在接受各種學習和培訓。‘正面管教’的培訓,對我在教學管理與學生溝通上助力良多。TESMC(TeachingEnglishasSecondlanguageinMainStreamClassroom)培訓,讓我對于學生作為第二外語學習者的學習習慣有了深入了解。與其他國外學校學習交流的機會,讓我有幸學到新穎教學設計與評估技巧……”
在Qin的努力下,雙語人文課程越來越受到學生們的喜愛,教師團隊也不斷擴大。Qin本人也成為了六年級的中方年級組長,和初中部人文學科的負責人,并將擔任初中部德育主任!
Qin和孩子們在一起
03從小寫的“個體”視角,去探尋大寫的“人”
在云南支教的時候,Qin就一直在思考并實踐“歷史課該如何進行,才能帶給學生更多?”而現在,赫德學生在人文課堂內外的表現,已經能讓我們看到Qin在教學生歷史知識之外,那“多”的部分。
我們將時間拉回到2019年12月的“中學雙語人文展”上!
雙語人文展上學生自制的海報
精心制作的一張張展板上,展示的是同學們對“大河文明”內容的理解和反思。學生們將中國夏商周時期黃河流域孕育的中華文明與世界其他三大河流孕育出的美索不達米亞文明、古印度文明和古埃及文明進行了橫向對照。
雙語人文展以小組為單位,每個小組所展示的內容都是他們自選的角度,因此大家的研究方向包羅萬象。有人從木乃伊的制作方法解析宗教信仰的力量,有人對比分析了不同文明的“文房四寶”發展狀況,有人對不同時代的嚴刑峻法感興趣,有人對各大文明之下人類的服飾文化進行了研究……
從確定主題到組織資料,到設計展板,再到根據研究結論和心得撰寫中英文展示稿,同學們運用所學知識,從不同的角度分析論證了大河文明形成和發展的原因,并由此引發了大家對世界各大文明探究的興趣。而這個展會只是雙語人文課程中的一個片段!
學生們小組合作準備展會主題
“初中階段,是一個孩子形成自己的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的時候。我希望通過這個課程,學生能很直觀地收獲三個能力:學習能力、人文素養、品格養成。”
每一個知識點結束之后,老師都會拋出ThinkCritically(思辨)問題交給學生去自由探究。比如哪些證據可以幫助證明或反駁古印度文明衰落的原因?這就需要他們從不同角度思考問題,同時分析所面臨的資料真偽并對不同觀點進行討論。而團隊合作,溝通技能都能在這一過程中體現。
愈了解世界,愈謙卑。這是一個上了兩年人文課程的赫德學生所說。“確實,在對比不同的文明發展歷程中,能激發學生對于其他文明的好奇。”Qin說,“了解得越多,大家反而會越尊重未知,尊重不同習慣的人群。因為從全球史觀的角度看,每個地區的文明在各個時代都有著不可磨滅的貢獻,他們彼此獨立、平等,同時又體現出了人類發展的共性。深刻了解這些,才能讓學生站在歷史的高度,從小寫的‘個體’視角,去探尋如何成為一個大寫的‘人’”。
同學們向前來觀展的老師同學演講自己的探究主題
從留學芬蘭,到山區支教,到來到赫德,Qin一直心懷對教育的憧憬和崇敬。赫德的孩子們也毫不掩飾對這位老師的喜愛和尊敬。當問Qin,一個好老師的標準是什么?她的回答很簡單——常有書香在案頭。
動人以言者,其感不深;動人以行者,其應必速。為人師,最基礎的是“范”,最難的也是“范”。
“人文,這是一個多么宏大的主題。作為這個學科的老師,恐怕用盡一生都無法窺得其全貌之一二。只有我自己做到毫不間斷地學習,才能給學生起到一個最基本的‘范’。”
寧波鄞州赫德實驗學校簡介:
寧波赫德成立于2014年9月,是一所放眼世界、融合中西、面向未來的高端民辦實驗學校。赫德旨在為中國家庭提供全方位、創新式、國際化基礎教育,探索雙語環境下的融合創新模式。學校植根中國傳統文化、讓學生成為中華文化在世界范圍內優秀傳播者的同時,整合優質教育資源、吸納創新教育理念,幫助孩子通曉世界、建立跨文化的適應力及協作力,成為明辨篤行的全球英才。學校開設幼兒園及小學到中學的十二年一貫制課程。
(客戶宣傳稿件,圖文均由客戶提供,僅供參考)
關于我們 | 保護隱私權 | 網站聲明 | 投稿辦法 | 廣告服務 | 聯系我們 | 網站導航 | 友情鏈接 | 不良信息舉報:yunying#cnwnews.com(將#換成@即可) |
Copyright © 2004-2025 Cnw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中網資訊中心 版權所有 |
京ICP備05004402號-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