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是世界第一大豬肉消費國,豬肉關乎民生。去年下半年以來,受非洲豬瘟疫情影響,國內生豬產能呈現下滑態勢,為保障豬肉供給,中央、各部委采取了一系列措施穩定生豬生產,取得了顯著成效。
但當前國內豬肉生產產能仍不足以滿足市場消費需求。長遠來看,生豬養殖產業走向規模化、專業化是大勢所趨,中小企業、散戶養殖場因抗風險能力較弱,逐漸被淘汰出局。未來3~5年將是大型養殖企業的“風口”,在傳統養豬巨頭逐步加碼產能的同時,多家“新豬企”跨界加入,我國養豬產業正在發生深刻變化。
應對新挑戰 企業轉型工業化養殖
隨著近兩年行業供需環境變化,以及非洲豬瘟疫情沖擊,生豬養殖行業出現新的挑戰,傳統養殖企業紛紛開始調整發展策略應對變革。
生豬養殖行業面臨的首要問題是產能不足。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2017~2019年,我國生豬出欄量分別為6.89億頭、6.94億頭與5.44億頭。根據中國政府網數據,今年一季度末我國能繁母豬存欄量約為2164萬頭,按照平均PSY(每年每頭母豬提供的斷奶仔豬數量)接近20計算,對應2020年出欄量約4.3億頭,相比2017、2018年尚有近四成的缺口。
為此,各大豬企均發布擴張計劃,以彌補社會生產缺口。公開數據顯示,牧原股份(002714.SZ)2020年出欄計劃為1750萬~2000萬頭,相較2019年1025.33萬頭的出欄量增長70.68%~95.06%;正邦科技(002157.SZ)2020年出欄計劃為900萬~1100萬頭,相比2019年的578.4萬頭增長55.6%~90.18%;新希望(000876.SZ)2020年出欄目標為800萬頭,相比2019年增幅達125.36%。值得一提的是,新希望在未來規劃里,已將2022年生豬出欄目標的表述從“沖擊2500萬頭”改成了“確保實現2500萬頭”。
與此同時,傳統養豬企業紛紛開始轉向工業化養殖以應對挑戰。“除牧原股份始終采用工業化養殖方式外,包括新希望、正邦科技也開始大規模推行工業化養殖,或明顯提高工業化養殖比例。”有行業人士表示,工業化養殖相比傳統養殖方式來說,在疫情防控、成本控制等方面更具優勢。
緩解豬周期 養豬規;M程加快
與工業化養殖相對應,生豬養殖行業發生的另一個變化就是規;嵘。長期以來,我國生豬養殖行業面臨“大而不強”的問題。農業農村部部長韓長賦在今年“兩會”期間介紹,目前國內規模場飼養的生豬占52.3%,中小戶飼養的占47.7%,其中年出欄5萬頭以上的場數僅占0.0007%。
規模化水平不足影響了生豬生產的穩定性,散養戶過多導致豬周期波動加劇。相比之下,美國作為全球第二大養豬國家,很早以前就實現了規;B殖。2015年美國生豬存欄6600萬頭,全國豬場僅7.1萬個,存欄5000頭以上規模占60%。規;a不但保證了平穩的市場供應,平抑了“豬周期”,而且大大降低了豬肉生產成本。
如今,中國生豬養殖行業也逐漸向規;a轉變。近年來,受環保力度加大、豬價市場波動、非洲豬瘟疫情等因素影響,傳統小規模、作坊式養殖戶逐漸被市場淘汰,大型養豬集團、肉企等加速布局,我國養豬產業的集約化、規;M程在加快,行業集中度和抗風險能力提升。
公開信息顯示,僅5月份以來,就有溫氏、牧原、新希望等16家豬企、肉企宣布累計投入超過560億元布局加碼養豬產能,新建產能超過2800萬頭。養豬巨頭在產能擴張的同時,將產業鏈不斷向上下游延伸,以發揮產業協同效應,提升綜合競爭力。
跨界新豬企 瞄準消費升級大趨勢
另一個值得關注的現象是,在傳統養豬企業產能放量、行業集中度上升的同時,一些跨界養豬的“新豬企”憑借資金、技術、資源、管理等優勢也加入了市場競爭。
今年3月,中國房地產業龍頭萬科集團成立了食品事業部,明確提出要布局生豬養殖,隨后公開招聘養豬行業的技術人才;碧桂園也在公開招聘養豬專家。
互聯網行業也出現跨界“新豬企”。網易將農業與互聯網相結合,發展養豬業務,在浙江安吉、江西高安等地規劃5年產能67萬頭項目。隨后,劉強東、馬云也宣布進軍養豬市場。
“跨界養豬”背后,巨頭們看中的正是全球第一的豬肉消費市場,以及消費升級需求與國內生豬供應不足的缺口,并且越來越多的中小、散戶養殖場逐漸退出,生豬供需缺口或將進一步擴大。美國農業部數據顯示,中國年豬肉消費量超5000萬噸。而據中國國家統計局數據,2019年全國豬肉生產量僅4255萬噸,下降21.3%。全國生豬養殖第一大省——四川省統計局發布的數據也顯示,2019年全省肉豬出欄4852.6萬頭,比上年減少26.9%。
以四川省為例,四川東北部地區是構成“四川盆地”的主體,氣候溫和,土地肥沃,水質天然,四面環山的地形為生物安全提供了天然屏障。近年來受生豬市場行情、農村老齡化等影響,農村散戶養殖數量逐漸萎縮,生豬產業進程放緩。為促進生豬產業發展,當地圍繞建設生豬產業功能區、優化養殖模式、強化養殖污染監管、加快廢棄物資源化利用等出臺相關政策,為生豬全產業鏈發展提供了大力支持。
看到川東地區生豬養殖產業的資源稟賦和產能優勢,以及當地大力發展生豬全產業鏈的政策機遇,藍潤集團依托20余年深耕四川在資源、產業、人才等方面的優勢,先后在巴中、達州、南充等地布局,計劃實現投資230億元,規劃建設年出欄700萬頭生豬全產業鏈項目。
該項目是藍潤集團深化產業布局的又一舉動,也是踐行“產業+扶貧”的民生工程,已被納入2020年四川省重點推進項目。據了解,項目達產后,預計將提供相關就業崗位超7.5萬個。日前,藍潤生豬全產業鏈項目被列為巴中市“六大突破”代表性項目。
穩產保供 養豬業處于政策風口
2020年中央一號文件中提出,“生豬穩產保供是當前經濟工作的一件大事,要采取綜合性措施,確保2020年年底前生豬產能基本恢復到接近正常年份水平。”隨后,各部委出臺了一系列政策措施支持生豬穩產保供。今年“兩會”,《政府工作報告》明確提出恢復生豬生產。韓長賦在“兩會”部長通道上表示,當前生豬生產恢復勢頭不錯,實現全年生產目標可期,但生豬生產完全恢復需要一個過程,各方面工作不能放松。他指出,要發展龍頭企業,通過龍頭企業帶動中小農戶,共同補欄增養。
在國家各項穩產保供措施支持下,5月份全國生豬存欄和能繁母豬存欄雙雙保持快速恢復勢頭。但總體來看,目前國內豬肉生產產能仍不足以滿足消費需求,養豬業仍處于快速上升期。隨著中小企業、散戶與大型養殖企業的此消彼長,以及跨界“新豬企”的加入,我國養豬產業的規;、自動化程度將不斷提升,從而降低生產成本,保持豬肉供應和價格平穩運行。這既是響應國家穩產保供、保障糧食安全的需要,也是農業轉型升級、實現高質量發展的內在要求。
聲明:文章內容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客戶宣傳稿件,圖文均由客戶提供,僅供參考)
BAT三巨頭:互聯網相關技術服務于實體經濟是大勢 近日,馬云、馬化騰已相繼發表公開信,分別指向新制造和產業互聯網帶來的新機遇,而李彥宏也發表觀點互聯網思維已經過時了,BAT三巨頭不約而同地棄網向實。 相關信息顯示,BAT棄網向實,最看重的依然是技術的第一推動作用。10月23日,馬...【詳細】
關于我們 | 保護隱私權 | 網站聲明 | 投稿辦法 | 廣告服務 | 聯系我們 | 網站導航 | 友情鏈接 | 不良信息舉報:yunying#cnwnews.com(將#換成@即可) |
Copyright © 2004-2025 Cnw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中網資訊中心 版權所有 |
京ICP備05004402號-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