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百年老店,成為上市公司,進入世界500強,是每一個企業的夢想,也是每一位企業家的豪情壯志。
然而,常常會聽到媒體報道:
某企業因為生產“問題產品”、危害公共安全而被倒閉了,
某企業因為安全事故、污染環境被強制關門了,
某企業因為財務造假、誠信缺失被破產清算了……
營商環境建設,就是為了給企業的生產經營創造良好的外部條件。而每一個企業,作為社會生態中的一環,同時也影響著其他企業的營商環境。
因此,企業作為重要主體,一定要修煉好“內功”:扎扎實實做產品,培育“匠心和企業家精神”,建立誠信文化,承擔更多的社會責任。否則,再優良的營商環境,也難以產生企業價值。
一、營商環境建設的企業主體
2019年8月3日,我們“沙里淘金財經觀察”舉辦了第六期的開元財富論壇。論壇主題為“洛陽市營商環境建設”,就職于政府部門的多名碩、博高端人才和著名企業高管與會,經過深入探討最終形成的共識是:建設營商環境,需從人文、產業和政務三大系統著手,而三大系統的構建有賴個人、企業和政府這三大主體的共同努力。
8月30日,我們推出《民風不正,豈能營商?》,探討營商環境中個人主體的素質問題,引起廣泛共鳴。今天我們進一步探討營商環境中企業主體存在的問題。
我們先來看幾個廣為人知的典型案例:
案例一:產品不合格,無異于謀財害命
2008年,三鹿集團的“毒奶粉”事件,受害兒童超過5萬人,引起全國的高度關注和對乳制品安全的擔憂。曾經的奶業巨頭,因為生產銷售偽劣產品,最終逃不過“破產”的命運。
案例二:突破道德底線,挑戰人性
2018年,長生生物違法生產“毒疫苗”,涉案數量高達65萬支,覆蓋全國多個省市,讓人觸目驚心。該疫苗事件踐踏了人的道德底線,最終,公司被強制退市,高管集體被逮捕。
案例三:財務造假,貪婪無度
2019年8月9日,焦點訪談播出《財務造假須嚴懲》專題報道,點名了康得新、康美藥業、輔仁藥業等一批上市公司涉嫌財務造假的違法違規行為。這些“優秀”的公司,貪婪地揮霍著廣大投資者的信任,最終難逃厄運。
案例四:講故事畫大餅,害人害己
曾經的“大白馬”,信威集團沉迷于“挖運河、放衛星、造潛艇”,故事講的天花亂墜,最終落得個一地雞毛,生生“活埋”了15萬股民。
養豬第一股“雛鷹農牧”,因多元化擴張而負債累累,最后死在豬價飛漲的路上。
這樣的案例不勝枚舉,正是因為他們忽視了“社會責任”,丟棄了“誠實信用”,忘記了“企業初心”,最終只能被社會遺棄。大浪淘沙,唯有修煉好內功,方能成為真金。
二、企業“內力”不足:人性是根源
人之初,性本善。人心有善端:“惻隱之心、羞惡之心、恭敬之心、是非之心”。然而,物質欲望的追求,又決定了人性的惡:“饑而欲食、寒而欲暖、勞而欲息、好利而惡害”。
企業作為“經濟人”,在“善和惡”面前,往往做出利于自身個體的取舍。“投機和貪婪”的自我選擇,使得企業表現出以下三個方面:渴望掙快錢,不講誠信,僥幸心理。
1、掙快錢,過度擴張
改革開放以來,由于過去經濟發展的停滯,帶來的是報復性的增長過程。一夜之間,做股票的暴富了,買房子的發財了,年輕人講的事業就是“上市”,企業塑造成功人士形象的廣告也不忘了說要“上市”。不斷出現的新經濟形式所提供的可能,和社會不斷崇尚掙“快錢”宣傳的同時,整個民族都患上了一夜暴富、一夜成名的饑渴癥和不平衡心理,貽害著我們的企業,貽害著我們的國家。
經濟的發展自有經濟的規律,企業將傾自有將傾的原因,共性之一就是,短期市場提供了賺“快錢”的機會,卻養成了部分企業家長期賺“快錢”的思維,而這種思維一定是置他們于破產邊緣的重要原因之一。
誤把時代給予的紅利當成了自己的智慧和能力,部分企業開始把“過度投資、多元化擴張”做為他們賺取快錢的捷徑。
2、誠信缺失,社會責任意識淡薄
企業在追求經濟效益、實現企業自我發展的同時,還應當承擔對經濟、環境和社會可持續發展的社會責任。社會責任包含企業對政府的責任、利益相關方的責任、對消費者的責任,以及對社會、資源、環境、安全的責任,以及保護弱勢群體、支持婦女權益,關心保護兒童、支持公益事業等。
因為誠信缺失、忽視社會責任而付出沉重代價的企業太多了,消費者終究會以“用腳投票”的方式來決定企業的生死。
3、違法成本過低,過度依賴僥幸心理
(1)在資本市場,雖然絕大多數公司都能意識到誠信經營在發展過程中的重要性,但仍有眾多公司出現了違法失信行為以及財務粉飾的情況。
違法成本與違法所獲得的經濟利益相比過低,是這類行為產生的重要原因。對短期利益的追求、缺乏誠信意識以及公司治理結構的不完善等都為企業的違法失信行為提供了動機與機會。他們過度依賴僥幸心理,享受著違法帶來的“好處”,早已忘記了怎樣把業務和管理做好,把文化建設和品牌做好,如何可持續地發展。
。2)在環境保護方面,據有關部門統計,我國環境違法成本平均不及治理成本的10%,不及危害代價的2%。由于地方保護主義和唯GDP論等原因,有一些高耗能、高污染的企業常常一路綠燈,違法可以比守法得到更多的好處,那么企業肯定就要選擇違法,而不會選擇守法。
在這樣的環境里成長起來的企業,猶如溫室里的花朵,企業沒有競爭力,老板沒有進取心。當經濟危機的寒潮來臨,他們毫無招架之力。
三、優化營商環境,企業修煉“內功”是根本
1、用“工匠”精神打造產品
好產品,從來不缺少資本,更不會存在“融資難、融資貴”的尷尬。而沒有“工匠”精神,就做不出好產品。
當今社會心浮氣躁,追求“投資少、周期短、見效快”帶來的即時利益,從而忽略了產品的品質靈魂。因此企業更需要工匠精神,不斷改善自己的工藝,才能在長期的競爭中獲得成功。當其他企業熱衷于“圈錢、做死某款產品、再出新品、再圈錢”的循環時,堅持“工匠精神”的企業,對產品不斷改進、不斷完善,通過高標準要求歷練之后,成為眾多用戶的驕傲,好產品永遠不缺乏市場。
工匠精神落在企業家層面,可以認為是企業家精神。企業家通過從產品創新到技術創新、市場創新、組織形式創新等全面創新,從創新中尋找新的商業機會,在獲得創新紅利之后,繼續投入、促進創新,形成良性循環,使產品、企業擁有競爭力。
改革開放40年來,我國涌現出大批有膽有識、有工匠精神的企業家,但也存在大量缺乏企業家精神的企業……可以說,企業家精神的下滑,才是經濟發展的隱憂所在。
2、牢記使命,讓社會放心
經濟效益是建立在良好的社會效益之上。勇于承擔“社會責任”, 做一個讓社會“放心”的企業,可以幫助企業塑造良好的企業形象,增強企業的內聚力,有利于社會的可持續發展。
企業形象是企業對外影響力的綜合表現,是包括消費者在內的社會公眾對企業的綜合印象,也是企業競爭力的重要內容,對于企業在市場中的興衰成敗有重大影響。企業形象的好壞在于企業在長期生產經營中為消費者提供優質產品和服務過程中,逐漸被消費者接受和認同的東西,是企業在自覺履行社會責任過程中逐漸形成的。因此,企業要獲得成功,在作出決策時,必須把承擔社會責任作為戰略思想的重要組成部分。
3、“誠信”是企業的勝出之道
“誠信是企業立根之基,誠信是員工立身之本”。人無信不立,業無信必衰。守住了信用,也就守住了企業發展的根本。當年的張瑞敏怒砸“不合格”冰箱,保護消費者合法權益,是一種社會責任,更是一種誠信。
誠信是企業的強大競爭力,是企業寶貴的無形資產,能夠產生巨大的經濟價值。當前大多數企業“融資難、融資貴”的根本原因,就在于整個社會信用體系的坍塌。良好的營商環境,離不開講“誠信”的企業,也離不開企業與企業間的“誠信”關系。高質量的誠信體系,一方面可以提高企業經營效率、融資效率,另一方面可以大大降低企業之間的溝通成本。
在當前中國經濟和世界經濟持續下行期,企業之間的競爭進入了“存量”搏殺的局面,企業經營猶如逆水行舟,兇險萬分。作為現代企業,一定要轉變思維,唯有修煉好自己的“內功”才是根本,如果還是僅僅依賴于外部環境的改善而不自省,或許下一個倒下的就是你。
參考文獻:
1、《論企業承擔社會責任的必要性及意義》.百度文庫.2017.10
2、《開元財富論壇:聚焦洛陽市營商環境建設》.沙里淘金財經觀察.2019.8.8
3、《民風不正,豈能營商》.沙里淘金財經觀察.2019.8.30
關于我們 | 保護隱私權 | 網站聲明 | 投稿辦法 | 廣告服務 | 聯系我們 | 網站導航 | 友情鏈接 | 不良信息舉報:yunying#cnwnews.com(將#換成@即可) |
Copyright © 2004-2025 Cnw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中網資訊中心 版權所有 |
京ICP備05004402號-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