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洛陽十四五規劃中,“9+2”工作布局奪人眼球,其中的構建“755”現代產業體系更是使人精神大振。
洛陽現代產業體系的打造需要跨越與趕超的勇氣與動力。
標桿城市在哪里?
一、何謂“755”
“7”,即“七新”:培育壯大新能源、新一代信息技術、現代金融、電子商務、現代物流、節能環保、生物醫藥等七大新興產業;第一個“5”是“五強”:做大做強先進裝備制造、特色新材料、高端石化、電子信息、旅游等五大主導產業,第二個“5”是“五特”:提質發展文化、科技服務、牡丹產業、健康養生、現代農業等五大特色優勢產業。
“七新”被置于“五強五特”之前,樹立的是站高“觀風”、主動“乘風”的前瞻思維,傳遞的是“風口”之下不甘落后的緊迫感。
顯然,這是一個現代元素比較顯著、產業結構優化升級的現代產業體系,是一個先進制造業、現代服務業和現代農業互相融合、協調發展的系統,具有動態性、先進性、人本性、可持續性等特征。
二、洛陽與南京產業體系之比較
對比分析同為工業重鎮的城市,對標比我們領先一步的歷史古城,看看他們的現代產業體系,應該能給洛陽的發展提供教科書的作用。
本文以南京為例。
(一)產業結構
1、南京:優化得當
南京是全國重要的綜合性工業生產基地,產業門類齊全,石油化工、鋼鐵等成為工業支柱。南京通過降低第二產業比重,提高第三產業比重,來推動產業結構調整。從2008年開始,南京第三產業占比就超過了第二產業。近年來,南京市以“三二一”產業結構為特征的服務主導型經濟結構日益明顯。
另外,南京產業結構在調優調輕的基礎上繼續調綠。高質量、高效益和低消耗、低污染是現代產業體系持續發展的重要標志。近年來,南京鋼鐵、石化等占比逐年下降,化工產業占比從過去的三分之一下降到五分之一。
2、洛陽:三產比重仍偏低
洛陽2017年第三產業才首次超過第二產業,實現了“二
三一”向“三二一”的歷史性轉變,比南京晚了9年。雖然實現了突破,但洛陽的“三二一”格局并不牢固,2019年第三產業比重較2018年下降了1.5%,2020年第三產業增速低于第一、二產業。
另外,洛陽高耗能產業比重偏高。煤炭、石油化工、非金屬、有色、黑色、電力六大高耗能行業能耗占到規模以上工業的85%以上,產業發展可持續性較差,面臨資源緊缺、環境污染和市場波動的多重壓力,發展空間有限。
第二產業及第三產業能夠吸引大量外來從業人員,如今,各個城市都在不遺余力地發展先進制造業及現代服務業。
(二)現代產業體系
1、南京:初具規模
南京現代產業體系初具規模。在現代農業發展方面,高效農業快速發展,實現產業化和規;。在先進制造業方面,南京已形成有技術支撐、有市場前景、有較高集聚程度的多個產業領域。在現代服務業方面,規模不斷壯大,為南京經濟的發展發揮“保駕護航”作用。
近些年來,南京積極構建以四大先進制造業、四大現代服務業以及未來產業為基礎的“4+4+1”主導產業體系。重點打造集成電路、軟件和信息服務、新能源汽車、生物醫藥、人工智能五個地標性產業。
(二)洛陽:任重道遠
近些年來,洛陽正在加速構建以新興產業為引領、主導產業為支撐、特色產業為亮點的現代產業體系。在“十三五”確立的“565”現代產業體系基礎上,進一步調整完善提升,提出“十四五”時期構建“755”現代產業體系,而且舉措由“積極培育”提升為“培育壯大”。
洛陽用深化“四雙聯動”來加速構建現代產業體系,即堅持傳統產業改造升級和新興產業培育壯大“雙輪驅動”、城區經濟與縣域經濟“雙向發力”、高端制造業與高端服務業“雙高引領”、國有經濟和民營經濟“雙贏并進”。
洛陽和南京現代產業體系的具體內容雖有所不同,但都是結合自身的資源稟賦、產業基礎,按照現代產業體系的基本理論構建。
三、洛陽與南京三大產業之比較
(一)新興產業
南京:瞄準產業定位
近年來,南京“身段柔軟”地積極發展新興產業,以后發優勢促進產業升級。瞄準產業發展的前端、尖端,江蘇境內的新經濟新行業多半集中在南京。
新興產業正成為南京經濟轉型升級的“增幅器”與經濟發展的“頂梁柱”。2013年南京新興產業就超過石化、鋼鐵、建材三大傳統產業,目前新興產業占規模以上工業比重達到40%,千億級新興產業集群達到6個。
2、洛陽:發展新引擎
“十三五”期間,新興產業快速發展,新興領域動能增強。如今,在洛陽新的產業版圖中,許多高技術、高附加值、順應轉型升級趨勢的新產業,已成長為推動制造業高質量發展的新引擎。“十四五”將新興產業置于前所未有的引領地位,旨在促進更多優勢領域發展壯大為支柱產業。
洛陽與南京存在不小差距,洛陽新興產業占規模以上工業比重不到20%,不到南京的一半,差距背后是傳統產業與新經濟之間的比拼,是開放創新快與慢的差別。
(二)制造業
1、南京:以工匠之心運帷“智造”
作為制造業大省,南京并沒有再走蘇南的老路,反而大力推進工業信息化和制造業智能化,與技術創新結合,推動制造業提檔升級。
南京制造業總盤不算大,能打贏這場制造業翻身仗,有六大優勢:其一大型企業多,央企多,有條件實施智能化改造。其二智能裝備產業比較強。其三信息軟件,強項就在控制系統。其四發展智能制造的基礎設施好。其五更重要的是南京應用基礎好,已經培育一批智能制造系統解決方案服務商。其六南京率先啟動跨行業、跨領域的服務平臺建設,已建成具備服務能力的工業互聯網平臺40家,覆蓋電子信息、智能電網、鋼鐵等重點行業。
發展智能制造,南京拿出“南京方案”,出臺“數字經濟發展三年行動計劃”“工業互聯網創新發展三年行動計劃”等,提出以企業為主體,以智能制造為重點,大力發展5G技術、工業互聯網,推動以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區塊鏈為主的數字經濟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發展,支持傳統產業優化升級。
重視智能制造的背后,是這幾年南京對制造業的重新認識。作為曾經的“東部工業重鎮”,南京近年做出重大戰略決策,重新扛起制造業大旗,中心城市重塑制造業優勢,希望改變“倚重服務業、工業貢獻度較弱”的狀況,以十年來最大力度推動工業制造。
2、洛陽:依然駐留在2.0
洛陽作為老工業基地,擁有先進裝備制造、新材料、高端石油化工等一大批傳統優勢產業,“洛陽制造”曾享譽全球。但洛陽多數的制造業水平卻依然駐留在2.0的檔位上。十四五提出“做大做強先進裝備制造、新材料等五大主導產業”,拓展轉型升級路徑,提升產業配套能力,推動功能集成構建。從“洛陽制造”到“洛陽智造”,洛陽的第二產業正向中高端邁進。
(三)現代服務業
1、南京:向高端服務業發力
相比快速壯大的“先進制造業”,南京“現代服務業”更具優勢。南京市服務業全面快速發展,走出一條總體規模不斷增大、產業結構持續優化、改革創新亮點頻現的新型發展之路。2019年服務業占比達到62.02%,服務業對南京經濟增長的貢獻率達到68.3%。
在傳統服務業保持平穩發展的同時,高端現代服務業呈現快速發展態勢。金融業成為占比最大行業,軟件信息、科技服務規模提升明顯,文化、旅游、體育提質轉型,家庭服務、健康、養老等快速發展,新業態、新模式不斷培育出新的增長點。另外,生產性服務業加快集聚,重點發展現代服務業集聚區,鼓勵生產性服務業集聚區和集聚區生產性服務業適度優先發展。
2、洛陽:打造“洛陽服務”品牌
據最新數據顯示,2020年洛陽三次產業結構比重為4.9:45.1:50.0。洛陽第三產業雖然發展迅速,但比重距離城市現代化標準有一定的差距。同時與經濟發展程度不相適應,成為洛陽市進一步發展的瓶頸。
十四五提出大力發展現代服務業,打造特色鮮明的“洛陽服務”品牌。推動生產性服務業專業化高端化發展、生活性服務業高品質多樣化升級、現代服務業和先進制造業深度融合。到2025年,培育30家省級以上服務型制造示范企業(項目、平臺)。
四、南京產業崛起背后:三大亮點
(一)集中優勢兵力推進創新
對于創新,南京提了許多年、做了許多事,現在上升到城市總體戰略,建設具有全球影響力的創新名城。在創新名城建設中,南京做的是創新和產業結合的大文章。
南京在原始創新能力提升、新型研發機構提質增效、高新技術企業發展、創新空間載體建設、開放合作創新拓展五個方面實現突破。按產業思維抓創新,讓產學研環環相扣。這一頂層設計,把科研機構、科技中介、社會創投全都“激活”了。
未來五年,南京對標國際一流創新城市和地區,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121”戰略,構筑高質量發展動力系統,確保創建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取得實質性成效,形成一批原創性的重大科研成果;建成科技產業創新中心,形成以高新技術企業為主體、高新技術產業為支撐的現代產業體系,部分主要創新指標和整體創新能力進入全球創新型城市行列。
(二)科教資源雄厚、人才資源富集
南京的科技實力僅次于北京、上海,南京的科研水平放眼全國都鮮逢敵手。南京高端人才集聚,且擁有眾多大學高校,質量在國內各省會中也是首屈一指,江蘇半數以上的211高校匯聚在南京,讓南京得以形成人才和技術的相對優勢。
(三)注重形成規模效應
一線城市產業除了向更高端、附加值更高進軍,還注重形成規模效應。南京深入認識到產業集聚以及由此產生的規模經濟效應,是促進產業發展的重要因素,高度注重產業發展載體的建設。
南京企業規模效應突出,F有工業企業3.3萬家,規模以上企業有2600多家,較好地帶動、引領了產業鏈上下游的融合發展。五大產業地標集聚度強:軟件和信息服務業重點布局的“軟件谷、南京軟件園、江蘇軟件園”產業規模合計占全市比重70%以上;生物醫藥重點布局的“一谷一鎮三園”產業業務收入占全市的90%以上;新能源汽車明確了江北新區、溧水、江寧、新港四大產業基地;集成電路重點打造江北新區“芯片之城”和江寧開發區、南京經開區“一核兩翼”空間布局;人工智能正在構建棲霞區中國(南京)智谷為引領的紫東人工智能創新發展和產業集聚帶,以及江北新區、江心洲生態科技島為支撐的“一帶引領、兩極支撐”發展格局。
五、南京的場域優勢
南京是江蘇省的省會,是長江經濟帶和南京都市圈核心城市,也是華東地區唯一的特大城市,加之自身的資源稟賦、產業基礎以及江蘇經濟發達等原因,南京現代產業體系構建比較優勢突出是必然的,這些是大環境,是勢。在自身條件已定的情況下,洛陽如何借勢可能是下一步發展的重點。
結束語:
顯然,南京的場域優勢洛陽不可比。但是,河南省委省政府下達的副中心城市的戰略目標已經明確:洛陽要成為與鄭州并列的“雙引擎”之一。
百舸爭流,奮發者先。
聲明:登載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文章內容由客戶提供,僅供參考,讀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關于我們 | 保護隱私權 | 網站聲明 | 投稿辦法 | 廣告服務 | 聯系我們 | 網站導航 | 友情鏈接 | 不良信息舉報:yunying#cnwnews.com(將#換成@即可) |
Copyright © 2004-2025 Cnw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中網資訊中心 版權所有 |
京ICP備05004402號-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