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京舉行民族醫藥文化高峰論壇上,特別舉行了由開明出版社出版由北京全閱文化發行的《中華傳世醫書》首發儀式,由全國人大常委會原副委員長彭珮云和北京民族醫藥文化研究促進會黃忠彩會長揭幕《中華傳世醫書》首發儀式,由主編何清湖向中央民族大學藥學院贈書一套。
論壇由北京市中醫管理局主辦,北京民族醫藥文化研究促進會、中央民族大學藥學院承辦、北京民族醫藥文化研究促進會副會長兼秘書長唐勤主持。國家民委原副主任李晉有、北京市中醫管理局局長屠志濤、中央民族干部學院副院長李耿年等出席了本次高峰論壇。
我國的中醫藥包括55個少數民族的醫和藥。民族醫藥文化歷史悠久,博大精深,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在新時期如何更好地傳承、傳播、發展民族醫藥文化,是我們加強文化建設重要課題,也是我們弘揚中華古老文明的歷史使命。
《中華人民共和國中醫藥法》由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于2016年12月25日發布,自2017年7月1日起施行之際,屠呦呦獲得諾貝爾獎帶動了全球對中華醫書古籍的收藏熱,屠呦呦獲獎后,古醫書成中醫愛好者追逐熱點,中醫藥文化也隨著屠呦呦獲諾獎的消息傳遍世界,為廣大中醫藥愛好者圖書館收藏界準備的由開明出版社推出的首套橫排簡體的《中華傳世醫書》面世了。
《中華傳世醫書》匯集最優秀的中醫學術人員整理、匯編了上至黃帝、下至民國前五千年中華歷代著名醫學典籍二百一十余種,計四千五百萬字,系中華五千年中醫經典之匯萃。編纂本書旨在全面而系統地推介和弘揚中華醫學成果,給海內外所有愛好中醫學的朋友提供一套具權威性而又實用性的大型中醫叢書。全書按中醫學科分為十七類,即:醫經類、傷寒類、金匱類、溫病類、診斷類、本草類、方書類、內科類、外科類、傷科類、婦科類、兒科類、五官科類、針灸類、養生類、醫論醫話醫案類、綜合類,涵蓋了現代中醫學的全部學科。全書由湖南中醫藥大學教授何清湖主編,由中國中醫科學院王永炎院士、首屆國醫大師、北京中醫藥大學終身教授顏正華題寫序言;全書共分48冊精裝,定價:28988元/套。全書可擺放辦公室或者家里直接當做書架使用,也是收藏贈送的最佳禮品,尤其適合各類各級圖書館資料室,各類中醫院綜合醫院圖書館資料室收藏,中醫專業人士和愛好者閱讀收藏使用,各類中醫藥產業相關人士,各類中醫行政管理領導辦公室,各類國學愛好者,各類海外華人和熱愛中華文化的收藏者閱讀者等等。
此套收藏巨著由北京民族醫藥文化研究促進會推薦并每套書里頒發收藏證書。
背景資料:中國古代醫學的博大精深早已不遑多論,相關醫學典籍亦可謂卷帙浩繁。這些典籍有些已經過整理,有些尚未經過整理,要將這些上自黃帝、下至民國五千年歷史中的幾百種醫學典籍重新逐一進行整理?,殊為不易。
首先,每一種典籍,要收集相關可用古本,這本身就是一項費時費力的工作。有些還有多種版本,需要盡可能收集到所有有價值的版本,以便進行參校、對校,從而提高校勘的精準性、嚴謹性。
其次,要從這些版本中確定哪一種作為底本、哪一種作為參校本。這很重要,能否選擇好底本,也在某種程度上決定了整理?钡馁|量。
再次,有些醫書已是孤本,需要通過其他書中的引用或其他書中的相關內容進行參校,這種工作尤其需要耗費大量工作;也有些醫書現在已很難找到好的版本,只存在質量不佳的手抄本,甚至已經散佚,目前所見乃是后來學者從其他書的引用中所輯出的版本,其整理校勘無疑更為困難。
最后,內容的校勘是一項十分繁難的工作。需要校勘者具有足夠的文獻學造詣和傳統醫學知識,才能保證斷句科學,內容準確。這里面涉及的知識點非常多,比如某些字、詞的選擇,涉及到異體字、俗體字,同義詞項等,在轉化成規范簡體字的過程中,需要充分審慎;比如對其中大量專有名詞的認識、診療法中的相關用語、藥方中出現的草藥名稱等,有些是通用名,有些事帶有地域特點的俗稱,有些說法現在還在用,有些現在已不再使用,需要謹慎把握,很多醫書的前言后記會提到當時的官稱、官制等,都不能稍有舛誤。再比如很多醫籍中還繪制了大量示意圖,非常形象也非常實用,對這些示意圖的處理也要充分謹慎,遇到刊刻質量不佳、年久失真、古籍殘損等情況,處理起來就會更加困難。
可見,?惫裴t書是難度很大的工作,需要大量繁復冗雜的勞動,需要大量的人力和精力,需要參與者具有足夠的醫學、文獻、歷史等多方面知識積累,有了這些條件,還需要參與者能沉下心來,分階段分步驟逐步進行。而這樣的工作數年下來,沒有相關的資金支持,也是很難堅持直至完成的。
但這樣的工作,無疑又是十分必要十分有意義的。中國古醫書是我們民族的寶貴財富,是知識的,也是科學的。在版本參差的情況下,統一?,整理出更好的版本,這對于古醫籍本身的傳承,對于傳統醫學的學習和研究來說,都具有很高的學術價值。
就文化及社會意義而言。我們的醫學文化和所有其他方面的中華文化一樣,需要傳承,需要被更廣泛地認知和利用。而就目前來看,只要少量最為著名醫書被當前某些出版者選擇出版,從未為大眾所熟知,比如《千金要方》《本草綱目》等。更大量的醫書在只有古代刻本、或僅有繁體點校本的情況下,也就限制了它們的傳播使用效果,使得僅為少量專業人士所認知和使用,大眾知之甚少或聞所未聞,甚至有些醫學生使用起來都有一定困難。這種情況無論對于我們的醫學本身還是對于本應更大程度上受惠于傳統醫學的我們來說,都是很大遺憾。從而,我們對古醫書進行科學?辈⒊霭婧嗴w字本,正是一項積極的嘗試,有助于我國古代醫學知識的學習、傳承和使用。?惫裴t書是一項艱苦的工作,?比绱舜罅康墓裴t書尤其需要魄力,但這樣的工作一旦開始,就很值得繼續下去,它是有著重要學術價值和社會價值的事業。
關于我們 | 保護隱私權 | 網站聲明 | 投稿辦法 | 廣告服務 | 聯系我們 | 網站導航 | 友情鏈接 | 不良信息舉報:yunying#cnwnews.com(將#換成@即可) |
Copyright © 2004-2025 Cnw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中網資訊中心 版權所有 |
京ICP備05004402號-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