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3·15國際消費者權益日的到來,金融機構積極響應監管要求,通過“以案說險”普及金融知識,提醒廣大消費者合理、理性用卡,切實提升責任意識、權利意識和風險管理能力。
伴隨著社會的消費升級與消費分級,以高利率、無擔保為主要特征的消費金融產品受到了年輕一代的追捧,負債現象在年輕人中也變得愈發普遍起來。尼爾森《2019中國年輕人負債調查報告》中指出,在年輕人群體中,總體信貸產品的滲透率為86.6%,其中42.1%的年輕人只使用消費類信貸并在當月還清,剩余的44.5%的年輕人為實質性負債人群,存在債務積累。
其中,部分負債者由于還款能力出現問題,深陷“以貸養貸”的泥潭,以至于一個月中大部分時間都是最后還款期。這種嚴重的債務危機,不僅令負債者本人焦頭爛額,甚至會使原本溫馨和睦的家庭關系陷入崩塌的境地。
滾雪球般的以貸養貸,壓垮了多少年輕人
“所有命運贈送的禮物,都早已在暗中標好了價格。”正如茨威格在《斷頭王后》中所說的那樣,提前消費的快樂背后,命運也早已明碼標價。
20歲的大學生小劉(化名),因為特別想買一款游戲道具,猶豫良久還是抵擋不住“氪金”的誘惑,從某借貸平臺上借到5000元。貸款分24期還,每個月只有二三百元,小劉覺得這并沒有什么壓力。有了第一次就有第二次,后來小劉先后通過網貸,購買了多款價格不菲的游戲裝備和之前夢寐以求的電子產品。輕輕松松就能滿足欲望的快樂,使得小劉徹底打開了名為“借貸”的潘多拉魔盒,以至于后來有想買的東西但資金周轉不過來時,他就會借上一筆。
直到擼遍所有平臺也借不到一分錢,小劉才驀然發現,自己已經欠下20多萬的債務。無奈之下,小劉只好向父母坦白,雖然父母同意幫助小劉還款。但巨額債務的出現,使得家人之間陷入了無休止的爭吵中,原本溫馨和睦的家庭氛圍一去不復返。
小美(化名)是一個剛大學畢業1年的社會新人,卻負債高達30萬元。據了解,小美在大學時第一次接觸網貸是因為要用幾千元買一部手機,卻從此打開了網絡借貸購物的大門,毫不考慮自己的償付能力。于是錢越花越多,借款平臺也越來越多,小美自此走上了拆東墻補西墻的道路,最終債務變成了可怕的30萬元。畢業以來,小美也只還了4萬元,對于漫長的還款之路她感到很絕望。
像小劉、小美一樣涉世未深卻陷入多頭借貸、以貸還貸泥潭的人不勝枚舉。網貸平臺瞄準年輕人的借貸心理,設置了超低的借貸門檻,很容易讓年輕人陷入借貸陷阱。與此同時,年輕人對于金融借貸產品的了解不夠深入,金融基礎知識較為薄弱,無法意識到以貸養貸的嚴重后果。
專家提醒:理性消費,警惕以貸養貸的陷阱
事實上,以貸養貸、多頭借貸無異于“飲鴆止渴”,雖然可以暫時緩解經濟壓力,但最終只會陷入網貸的漩渦無法自拔。今年以來,越來越多的網貸平臺陸續接入征信,這就意味著無法承擔的債務不僅會影響到個人征信,還很可能使負債者從此淪為年輕的“老賴”。
鑒于此,央行和銀保監會于2020年11月發布了《網絡小額貸款業務管理暫行辦法(征求意見稿)》,對網絡小貸的貸款金額做了嚴格限制:“對自然人的單戶網絡小額貸款余額原則不得超過人民幣30萬元,不得超過其最近三年平均收入的1/3,該兩項金額中的較低者為貸款金額最高限額”。同時要求網絡小貸公司對借款人的收入水平,負債情況和資產情況進行審查,讓借款人的每期還款額不超過還款能力。
廣發信用卡風險專家提醒,年輕人應加強金融知識的學習,要選擇正規機構、正規渠道獲取金融服務,加強對網絡平臺貸款借貸產品的了解,知悉借貸息費價格、期限、還款方式、逾期后果等與自身權益密切相關的重要信息。在使用借貸產品時,要認真看清借貸產品內容,對自身的經濟承受能力有正確的評估,杜絕不計后果盲目借貸、盲目消費的行為,遠離多頭借貸、以貸借貸的陷阱。
關于我們 | 保護隱私權 | 網站聲明 | 投稿辦法 | 廣告服務 | 聯系我們 | 網站導航 | 友情鏈接 | 不良信息舉報:yunying#cnwnews.com(將#換成@即可) |
Copyright © 2004-2025 Cnw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中網資訊中心 版權所有 |
京ICP備05004402號-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