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2024年9月24日在北京美團指揮中心,由物博地理標志研究院聯合《光彩》雜志、《運動休閑》雜志共同主辦,由中國個體勞動者協會、中國中小商業企業協會地理標志委員會、北京知識產權研究會聯合支持,由各省、自治區、直轄市地理標志產業協會以及北京知產寶網絡科技發展有限公司、北京騰宇律師事務所聯合協辦,由優包(北京)科技有限公司承辦;該活動由山西紫林醋業股份有限公司獨家冠名本次活動。
本報作為積極宣傳地理標志的境外媒體之一也應邀到會做了現場報道,在活動結束后本報就率先做了快捷報道,到目前為止,澳門法治報官網瀏覽量達26.44萬以上;當晚,在本報的“地標文旅”上還刊登了此消息,發行量為20000份,獲得不掃讀者的青睞。
不少讀者們來電,要求盡快看到幾位領導、嘉賓的發言實錄。到目前為止,本報記者已經獲悉學生代表尚德鄰同學的“講話實錄”。特此刊登于后,請廣大讀者們學習、收藏。
地標界的各位老師們:
中午好!
我是來自北京市第八十中學晨光文學社,高一9班的尚德鄰同學,還擔任文學社社長一職。
十分榮幸,我今天能夠作為學生代表,在本次“紫林醋業杯”征文大賽啟動儀式上發言。感謝我的指導、輔導教師北石老師。
前面老師們的發言讓我獲益良多,也對“地標產品”有了更深的理解。“地標產品”,它是地域特色的象征,具有很高的品質保證,同時,還有助于地方經濟發展和文化傳承。那么今天,我就想分享一下“我”與家鄉地標產品的“不解之緣”。
相信大家都聽過一句俗語,“人是鐵,飯是鋼”!妒酚洝分幸苍性,民以食為天。中國自古以來就是農業大國,約8300年前,河姆渡人就開始種植水稻,今天,大米也是我國大部分地區人民的主要食品。那么,我想提問一下各位老師:哪兒的大米最好呢?
沒錯,就是“五常大米”。
我與“五常大米”來自于黑龍江省。即便我沒有真正踏上過那片種植著水稻的黑土地,我也常常聽家人,用東北話講著那片黑土地上的故事。黑土地,早已在我心里落了籽、生了根。
每年十一月多,快到年底的時候,家里總會收到還在家鄉的親人寄來的“五常大米”。當天晚上姥姥就會煮一鍋。
“五常大米”尤其有米的糯香。煮飯的時候,你就能聞到香氣愈發濃郁,彌漫在整個廚房。盛到碗里,你就會明白清代袁枚詩中“苔花如米小,也學牡丹開”的小苔花實在很美麗,它如珍珠般飽滿,富有光澤。
一口下去,醇厚的米香讓人陶醉。軟糯的口感在齒間綻放,好像是奶茶里的珍珠,既有嚼勁又不失細膩。用東北話來說就是“肉頭”。吃完一口還不夠,香甜縈繞在舌尖。每一粒米都仿佛飽含著大自然的精華,散發著土地的氣息。
土為稻之父,水為稻之母,光為稻之魂,種為稻之本。正是黑龍江省完美的自然條件和勞動人民的辛勤耕耘締造了“五常大米”,而“五常大米”也成為了地區的名片。
于我而言,“五常大米”不僅是一種食物,更是一種情感的紐帶。每當感受到它溫潤的味道,我就仿佛被家中暖黃色的燈光籠罩著,與家人說笑著,天色暮黑著,我回到了寧靜的港灣。而聽到它的名字,我就仿佛置身于黑土地上,回到了我的家鄉,我的身后是千萬勞動人民,前方是萬丈光芒。它鐫刻著我與家人的美好回憶,連接著我與家鄉。使我時刻銘記我從哪兒來,要到哪兒去。
“五常大米”,以及所有的地標產品,它們是我國千萬勞動人民的成果。我國的源遠流長足足五千年的農耕文化,我國人民勤勞勇敢、自強不息的民族精神,在每一份地標產品中凝聚、結晶。
其實起初聽到“地標產品”這個名詞,我誤以為它、可能是對于我們普通中學生來講觸不可及的,甚至高不可攀。在我搜集完資料和聽完前面老師的發言后我發現,“平谷大桃”、“梅嶺毛尖”、“陽澄湖大閘蟹”,“山西老陳醋”和“五常大米”等等都是地標產品,當然不止這些。它們距離我們并不遙遠,它們的名詞在每個人的耳邊出現過。對于這次“紫林醋業杯”征文大賽,我相信,每個中學生或大學生心中都有自己的一個熟悉的甚至于難忘的地標產品,都有一份和它的故事和經歷。
希望我們能一起把心里的關于地標產品的故事寫好,講好,并大力宣傳!
謝謝各位地標屆的老師們!
北京市第八十中學尚德鄰
二零二四年九月二十四日
于北京美團總部
關于我們 | 保護隱私權 | 網站聲明 | 投稿辦法 | 廣告服務 | 聯系我們 | 網站導航 | 友情鏈接 | 不良信息舉報:yunying#cnwnews.com(將#換成@即可) |
Copyright © 2004-2025 Cnw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中網資訊中心 版權所有 |
京ICP備05004402號-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