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數據中,中國人民銀行研究局局長徐忠在第九屆財新峰會表示,穩定經濟形勢就需要抓住中國經濟的主要矛盾,平衡好短期需求管理與結構性改革的關系,因此,當前需要以改革的思路進行需求管理,有效的需求管理也是深入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營造適宜的環境的基礎。
什么是需求管理?徐忠認為,本輪金融危機之后,美國基本上秉承了凱恩斯主義,通過救濟、復蘇、改革三部曲走出危機,積極的財政政策和寬松的貨幣政策雙管齊下,強而有力的需求管理有力地支撐了經濟復蘇,為之后的改革和再平衡創造了條件。
由此可見,需求管理旨在熨平短期經濟波動,當經濟周期下行時復蘇應當優先于改革。只有在經濟正常運行時,才能有效地推動改革,不能為改而改、操之過急。
但人們總是習慣于將需求管理和結構性改革混為一談。這主要是因為作為轉軌國家,我國的相關體制機制沒有建立健全,宏觀調控寬泛化,市場投資承擔了短期需求管理和結構性改革的雙重任務,一些改革甚至以行政式的調控手段加以推進,短期需求管理與結構性改革的權衡表現為宏觀調控對短期與中長期目標的權衡。
徐忠認為,各個部門牽頭制定和實施的經濟政策或多或少、或明或暗地被納入了宏觀調控當中,甚至一些本應該保持穩定的法律、規章、制度也被作為了宏觀調控的手段,價格政策、土地政策、環保政策、監管政策都被賦予了宏觀調控的職能。“例如大家非常關注的房地產調控政策,借助于行政干預手段,限購、限貸、限價、限售、限商,市場上稱之為五限譜,其威力一點也不亞于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從這個意義上來講,宏觀調控的外延被無限擴大”。
“要平衡好兩者的關系,就必須在特定的經濟發展階段準確把握經濟的主要矛盾,妥善施策”,他強調。
那么我們當前面臨的主要矛盾是什么?中央政治局10月31日召開會議,提出了“當前經濟運行穩中有變”這一重要判斷,說明我國經濟運行環境明顯變化,經濟下行壓力明顯加大,有效需求不足已成為當前的主要矛盾,而這一趨勢在2019年還將延續。
“必須清醒認識到當前經濟下行壓力有相當一部分是前期政策落實不到位的結果,主觀因素影響更為顯著”,徐忠強調,“前一階段的政策調控存在一刀切傾向,在整頓地方政府隱性債務的同時,為考慮補短板的基建資金的缺口,基建投資迅速下跌。房地產市場存在補庫存的壓力下,通過限制政策打擊投機需求,當然也誤傷了合理的改善性住房需求。行政性去產能更多地是去產量,改善中上游行業的盈利。運動式的加強環保,加大企業的負擔,很多有效率的民營企業不得不退出市場。一些宏觀政策缺乏統籌,相互不協調,政策效應同向疊加,一些初衷是好的政策產生了相反的效果”。
關于我們 | 保護隱私權 | 網站聲明 | 投稿辦法 | 廣告服務 | 聯系我們 | 網站導航 | 友情鏈接 | 不良信息舉報:yunying#cnwnews.com(將#換成@即可) |
Copyright © 2004-2025 Cnw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中網資訊中心 版權所有 |
京ICP備05004402號-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