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決醫療服務的問題,很大程度上是取決于解決醫療支付的問題。在美國如此,在中國更是如此。2017年5月間,CFDA也就是國家食藥監總局《關于鼓勵藥品醫療器械創新加快新藥醫療器械上市審評審批的相關政策》的意見稿,引發了醫藥行業從業者的密切關注。CFDA敞開“綠色通道”意味著全球范圍內的罕見病藥物、創新藥物和先進療法,幾乎是可以在國內“同步”上市。對于許多中國患者而言,這是個翹首以盼的“利好”。彼時,海外新藥就如神仙打架一般紛紛上市,國內醫藥企業也迸發出空前的創新藥浪潮,但在創新藥物風起云涌的同時,支付的問題卻成為了最大的痛點。即便靠綠通快速上了市,這些昂貴的新藥也不太可能被醫保所覆蓋,傳統商業保險亦是一副心有余而力不足的樣子。供給繁榮并沒有給市場帶來太多可及性。那一年8月,鎂信健康誕生了。“要解決中國患者的支付問題,真正從源頭上降低患者的壓力”,一個簡單而樸素的念頭,幾個信念一致的搭檔,開始琢磨“藥+險”的各種可能性。以首創的“特藥險”改變醫療與保險過往的鏈接方式,以創新支付解決老百姓看病“買不起單”的問題,就這樣鎂信健康開創了一番新事業。其核心平臺“藥康付”如今已覆蓋了全中國34個省份、60萬患者以及國內90%的DTP藥房。2021年3月5日,鎂信健康宣告完成10億元人民幣的B輪系列戰略融資,鎂信健康CEO張小棟身后的投資方包括螞蟻科技集團、上海生物醫藥基金、創新工廠以及跟投的華興新經濟基金、北極光創投。
鎂信健康CEO張小棟
這是鎂信健康創立不到4年時間的第4輪融資。融資不是目的,而是支撐鎂信健康圍繞創新醫療支付實現核心業務布局,在健康險、藥品福利、慢病管理、醫療服務等方面持續拓展的手段。畢竟,14億人口的大市場,是無數個鎂信健康可以縱馬奔騰的理想國。
壹|天下有醫 支付有道
“簡單來說,我們希望每個中國人都能有一份醫療的保障。”鎂信健康的創始團隊為公司定下了愿景:“人人有保障,支付不用愁。”然而,這個看似樸素的愿景,實現起來卻是困難重重。保險公司有保險公司的利益考量,藥企有巨額的研發成本要攤銷,患者里絕大部分都不是想要吃什么藥就能買得起的人,這個奇怪的三角關系放在醫療系統里幾乎是無解的,因為醫療機構無法同時兼顧成本、可及性和醫療質量。根據國家衛健委披露的數據,2019年全國衛生總費用約為6.52萬億元,其中政府衛生支出1.74萬億元,社會衛生支出2.93萬億元,而個人衛生支出達1.85萬億元,占比28.4%,人均衛生總費用4656.7元。醫保“;”、商保“作補充”,看起來的確是足夠覆蓋個人醫療保障需求的。畢竟從宏觀數據上,個人醫療衛生支出比例已經從新世紀初的60%左右,下降到了30%以下。目前,國內醫療機構的醫療服務費用定價并不構成多高的支付成本,即便是住院做手術大部分也由醫保報銷了,然而在遭遇腫瘤等自費比例較高的重大惡性疾病時,支付問題仍舊是壓垮一個呼患者家庭的大山。舉個現實的例子,2017年3月獲批在國內上市的治療肺癌的靶向藥物泰瑞莎,每盒單價就高達5萬元。這樣的新藥在沒進醫保之前,即便對于城市中產家庭而言,這都是異常沉重的負擔。但進了醫保就真的能解決問題嗎?2018年10月,經過醫保談判后,泰瑞莎大幅降價至1.5萬元每盒,并且成功納入醫保范圍,根據不同地區的醫保報銷政策,報銷比例在70%-40%,也就是說個人支付部分仍達4500-9000元每盒,仍然不低。問題還不止于此,泰瑞莎這樣價格不菲的靶向藥進入醫保后,會大大增加各地醫;鸬膲毫,也因此對于醫保支付壓力大的一些城市,患者還是很難從醫院開得到這樣高值的藥。事實上,“用200個人的看病錢給1個人吃靶向藥,公平嗎?”這樣的詰問,對于醫保而言也是個相當大的考驗,畢竟越來越多治療腫瘤的靶向藥開始進入醫保,即便談判后大幅降價,一些藥物整個療程使用下來,醫保也需要為每名患者支付超過百萬元的費用。泰瑞莎正是鎂信健康針對解決高值藥品支付問題的最初嘗試,通過金融分期的方式,極大減輕了患者家庭的短期現金支付壓力。此后,鎂信健康推出其核心產品“藥康付”——創新醫療支付及患者福利平臺,并與藥企、金融機構和藥房合作,推出藥品福利、高值醫藥分期、療效保險等創新業務。
以腫瘤特藥為切入點,鎂信健康先后聯合商保公司推出近50余款藥品保險,并在此基礎上開發了包含藥品、器械、創新療法等更全面的健康險創新產品。“特藥險”的探索也成為鎂信健康最閃耀的標簽。截至目前,藥康付已與超20家藥企達成合作,收錄了105種癌癥藥物和73種高價慢性病特藥保障,覆蓋國內超過90%的DTP藥房,遍布全國400多個城市,惠及超過60萬名患者,平臺整體支付量已超過100億,累計為患者節省超過10億元藥費。為患者節約購藥支出的同時,藥康付也通過健康管理服務提高了患者用藥依從性和用藥信心。反過來,這也讓鎂信健康與藥企、保險等B端機構的鏈接和價值轉化,有了更進一步的基礎。
貳|成為健康險的“芯片”公司
在醫療支付端,除了醫保和個人自費之外,另一個繞不開的支付方就是商業保險。按照2019年數據,當年國內商業健康險賠付支出為2351億元,占比全國衛生總費用僅3.6%,遠不及個人衛生支出(1.85萬億元)占比總費用的28.4%。對照美國的情況,(2017年數據)全美有67.6%的人口被商業健康險覆蓋,商業保險賠付支出占比醫療費用總支出的35%左右。當然,美國醫療保險體系是以商業健康險為主,社會保險為輔的,而中國則是以社會保險為主的多層次醫療保障。中國這樣大的市場,理論上商業健康險應該至少發揮的是對社會醫療保險未能覆蓋的部分形成補充,可3.6%的總支出占比怕是連“錦上添花”都算不上。盡管,中國區域經濟、城鄉經濟發展差異很大,籌資水平、政府補貼水平也各不相同,以及商業健康險的消費意識,都是國內健康險發展的制約因素,但根本性問題還是出在供給端。即便發展到今天,普通人要買一款適合自己健康保障需求的保險都不容易,且不說對投保人還有一系列的年齡和既往病癥病史的限制。實際上,國內商業健康險往往是真正有迫切需求的患者買不到的,這顯然是有悖于這一險種的設計初衷。“國內健康險公司基本都是由壽險和財險公司轉型的,核心管理團隊也很少有醫療行業背景的人。因此,核心的問題在于現在的保險公司沒有辦法管理好后端的醫療服務,也沒有能力跟強勢的藥企去議價,因此他們的產品就只能賣給不太可能出險的人。”真正的健康險不是金融產品,也不屬于金融行業,而應當歸于醫療行業。而健康險行業的困境恰是鎂信健康這樣創新支付公司的機會。“我們希望在健康險行業做‘芯片’公司的角色,也就是針對不同的患者,設計出相應的健康險,以此來驅動行業發展。我們希望能讓每一個人,不論他的疾病狀態或者是年齡,只要想買保險的時候都能買到,在出險的時候也不會被拒賠。”對于鎂信健康這樣醫療支付創新公司而言,2020年又是一個關鍵性的節點。新冠疫情刺激大眾對于健康險的需求激增,以及政府在醫療支付端所推動的改革,都讓這個賽道驟然升溫。相關預測數據顯示:2020年中國健康險市場保費收入規模超8000億元,預計2022年破萬億,2025年將達到2萬億元,這其中“醫藥+保險”的融合,則成為健康險行業發展的主線之一。從藥品費用支付看,目前國內藥品費用占比衛生總費用在30%-40%間,按照35%計算,2019年國內商業健康險賠付總額僅為當年藥品總費用8.3%,而健康險賠付只有部分用于藥費,因此實際藥費支付中占比更小。但在美國,2017年數據是美國處方藥品費用約3330億美元,商業健康險支付了其中的42%。也就是說,伴隨商業健康險市場規模的快速放大,藥品的商保支付也存在巨大的爆發潛力。正如創新工場董事長兼CEO李開復所言,鎂信健康在健康險領域已成為最大的藥品保險合作方和支付方,在醫藥險閉環鏈條上的優勢明顯。事實上,鎂信平臺上的藥品GMV(成交總額)是100億元,而鎂信平臺藥品基本都是如腫瘤、慢性病、罕見病里面的高價值的藥品,從藥品覆蓋單價來看基本上都是萬元以上的定價。目前,通過鎂信平臺每天購藥人數已達3000人左右,這是一個很大的規模。
叁|支付的“新基建”
打通整個醫療場景的鏈路,從支付入手看起來是比較合乎商業邏輯的一條。然而,無論患者是就醫、問藥或是保險理賠,在每一個醫療場景中都存在冗長復雜的服務鏈。對于鎂信健康來說,幫助患者解決醫療支付的問題,遠不是搭建一個平臺,促成患者去哪家醫院,用什么藥,買什么保險那么簡單。如何聚合患者端的需求,在支付端(商保)生成相應的保單,再與醫療機構和醫藥企業議價獲得優質服務與產品,這是個宏大的且充滿利益博弈過程。作為“醫+藥+險”各端口的“連接器”,鎂信健康所扮演的角色其實是以創新支付為核心的醫療服務基礎設施建設者。如今數字化浪潮已經成為中國產業升級的核心驅動力,螞蟻集團的加持,讓鎂信健康構建的“互聯網+醫+藥+險”生態閉環愈發清晰。2020年11月,鎂信健康旗下康付互聯網醫院(又稱“海南鎂信互聯網醫院”)獲批執業。這家海南博鰲樂城國際醫療旅游先行區獨立設置的互聯網醫院,可以對接全球新藥品、新療法、新器械,從而服務于國內患者。“因為在患者端人們已經開始習慣于在線問診的場景了,很多商?蛻粢残枰h程問診等服務。實際上,我們布局互聯網醫院不是要去跟市場上的互聯網醫院PK,而是從基建的角度看這個平臺客戶需要什么,我們能提供什么。”張小棟認為,互聯網醫院的落地,是鎂信健康進一步加大醫療服務基礎設施的建設,打造和完善醫、藥、險業務閉環,助力中國價值醫療發展的關鍵一環。當然,要成為醫保之外的第三方平臺支付方,鎂信健康還需要聚合更多的資源。實際上,每一輪融資,張小棟也都是從股權結構層面,引入戰略股東資源,在為鎂信健康帶來資本支撐的同時,亦為其業務布局作背書。從孵化器的上海醫藥,到A+輪的中再人壽,再到此次B輪的螞蟻科技集團,都是市場中最能對鎂信健康形成支撐的平臺型股東。反過來,鎂信健康之所以能夠吸引不同領域里的戰略股東,也是商業模式與跑出來的行業地位所決定的。從本質上看,鎂信健康是通過整個籌資、支付到服務的閉環,形成服務與賦能醫藥和保險兩個產業的生態。前端獲客優勢,獲客之后的匯集支付以及供應鏈變現,是其商業模式的最核心,最具優勢的環節。盡管這樣的商業模式在國內比較新,但在全球范圍內卻有著非常大的公司可以對標。比如目前市值已經突破3000億美元的美國健康險公司——聯合健康。雖然中美兩國商業環境、醫療保險制度差異非常大,但張小棟認為聯合健康在商業邏輯上是可以為中國公司所學習的。“其商業邏輯就是前端賣保險,籌集保險相關支付,后端要作一系列健康服務、健康管理和藥品福利管理。”這正是鎂信健康眼下所踐行的,只不過在中國市場,整個健康險行業還處于起步階段,還需要大量的基礎設施建設投入。對于未來,張小棟希望鎂信健康也能成為百億,甚至千億級的公司,并且不僅是靠前端賣保險營收,后端健康服務同樣也可以帶來利潤貢獻,就像聯合健康一樣。
。ǹ蛻粜麄鞲寮,圖文均由客戶提供,僅供參考)
關于我們 | 保護隱私權 | 網站聲明 | 投稿辦法 | 廣告服務 | 聯系我們 | 網站導航 | 友情鏈接 | 不良信息舉報:yunying#cnwnews.com(將#換成@即可) |
Copyright © 2004-2025 Cnw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中網資訊中心 版權所有 |
京ICP備05004402號-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