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社會發展,博物館正成為越來越多人閑暇時的選擇。文物局數據顯示,從2010到2019年,中國博物館參觀人次逐年上升。2019年,全國共備案博物館5535家,舉辦展覽2.86萬個、教育活動33.46萬場,接待觀眾12.27億人次。
在參觀的過程中,如有一位優質的講解員陪伴,可以極大地提升博物館的體驗,獲得更全面的文物背景知識。得益于AR、VR、云服務和5G技術的日益成熟,傳統博物館開始也逐步向智能數字化轉型。智能講解員的出現,不僅能緩解博物館講解員人手不足的壓力,同時他擁有龐大的文物資料數據,能進行多媒體化講解,與游客實時互動,用科技的力量讓文物在人們面前煥發新生。
此外,如故宮博物院、中國國家博物館、敦煌研究院等知名博物館,也開始跨界聯名,進一步開始打造自身文化IP,如此一來,代表博物館形象的人物IP必不可少。在這一背景下,擁有虛擬形象的博物館智能講解員已成為一種大趨勢。
博物館產業發展迅猛,數字化轉型開辟新徑
博物館講解員的存在,可以引導觀眾把觀賞展品獲得的感性認知,梳理為系統的理性知識,從而在較短時間內融會貫通,收獲更多。盡管近年來博物館參觀人數飛漲,但受限于薪資待遇和人員編制,博物館講解員的數量顯得捉襟見肘。因此,講解員通常只為重要來賓和團體提供服務,幾乎不面向散客。
另外,講解員的培養也很不容易;A能力的鍛煉就需要一年半載,要想將館藏文物、遺址背后的歷史故事娓娓道來,則至少需要三五年的歷練。在人員吃緊的情況下,博物館講解員不僅要長期重復勞動,體力消耗也相當驚人。據浙江德清地理信息科技館某位工作人員透露:該館高峰時段每日參觀者達兩萬人次,卻僅有6個講解員接待,每人每天要步行超過20公里,接近于一場半程馬拉松,更不用說對嗓子的損耗。
為此,越來越多的博物館開始借數字化轉型,尋找全新的展示方式和講解模式,將目光投向了無需培養、不知疲倦的智能講解員。
豐富呈現,生動講解,虛擬講解員不輸真人
早期博物館在應對講解人員不足時,主要使用“自助式隨身講解設備”:參觀者支付押金,租借一套“隨身聽+耳機”,到特定區域時按下對應開關,即可收聽預先錄好的講解詞。該模式一來要花錢租用設備,二來互動性差,只能翻來覆去聽同樣的講解詞,提出問題也無法當場解答,令參觀者的體驗打了折扣。
如今,隨著人工智能和計算機圖形技術的迅速發展,全新的博物館智能講解員開始投入使用。
智能講解員的載體主要有兩類,其一是分布于展廳各處的立式大屏一體機,其二是由博物館的手機App。無論哪一種,智能講解員都有可視化的虛擬形象,而且內置海量文物資料,還能聯網檢索信息,“知識積累”遠超任何真人講解員,不僅能由古至今娓娓道來,也能在參觀者提問時即時互動。
智能講解員不僅能介紹特定的博物館空間展品,還可以隨著參觀者游覽路徑隨問隨答,充分發揮他們龐大的知識圖譜的作用。智能講解員能將真人講解員從高強度的重復工作中解放出來,讓后者有更多時間從事富有創造性的博物館工作。
相芯科技通過自主研發的STA(Speech-to-Animation)技術,通過語音驅動虛擬形象說話及反饋情緒和動作,讓博物館智能講解員能自主的開口說話并活動起來。該技術將深度學習神經網絡和計算機圖形學結合,讓計算機能夠理解語音的內容并精細驅動虛擬形象的口唇動作、面部表情、肢體姿態,為智能講解員生成極其真實的虛擬形象。
換言之,通過STA技術,智能講解員在表現力上大大增強,具備更豐富的表情與動作,能夠“繪聲繪色”地為參觀者進行講解,相比真人講解也不遑多讓,還有真人造型、卡通人物造型和動物造型等多種模式可供選擇,服務范圍覆蓋各個年齡段,小朋友也能樂在其中,體驗寓教于樂的趣味講解。
作為博物館智能講解員主要技術提供方,相芯科技(FaceUnity)是一家專注于智能圖形技術的創新與應用的科創企業,研發團隊由業內重量級科學家領銜,在3D圖形、計算機視覺、VR/AR領域擁有20余年研發經驗,致力于將好萊塢電影級的特效技術在消費級應用中的普及,產品被廣泛應用于短視頻、直播、社交、游戲、智能家居、教育、廣告營銷、新零售、醫療、公共服務等領域。
打破空間限制,加速博物館數字化
智能講解員的價值,遠不止是幫助博物館解決了人力不足的問題,更憑借其智能化、電子化和展示效果多樣化的特性,為博物館行業的未來帶來更多可能性。
首先,相比于只能口頭闡述的真人講解員,寄生于屏幕的智能講解員在展示效果上更加多樣化,除了實時語音交互,還能佐以字幕,甚至從數據庫中調取圖片和視頻配合講解,幫助參觀者更加清晰、深入地理解文物與歷史。
變化,以演繹歷史的方式,給參觀者更多代入感和趣味性。
同時,博物館也可以打造基于自身文化特點的講解員IP,譬如成都博物館可以將國寶熊貓作為講解員形象,大英博物館以“貓神”貝斯特作為講解員形象,巴黎盧浮宮以蒙娜麗莎作為講解員形象……該方式不僅可以給參觀者帶來更深刻的印象,也能強化博物館自身的品牌價值,甚至與文創周邊聯動,推出聯名產品,提升博物館副業營收。
另外,也是最重要的一點,智能講解員是博物館數字化進程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隨著AR、VR和5G技術的發展,以及掃描建模的精度不斷提升,未來越來越多的博物館藏品甚至整個博物館的布局都會被數字化,成為“云上博物館”。參觀者無需奔赴實地,只需要帶上VR眼鏡就能在“云上博物館”中暢游,或者以AR設備投影出博物館藏品,在家中遠程欣賞把玩,使博物館游覽不再受時間和空間的掣肘。
值得注意的是,如今博物館業界已經有了“虛擬觀眾”的說法,專指非實地參觀的觀眾,而且數量正井噴式增長。智能講解員以其特殊的存在形式,無論是線下參觀者還是虛擬觀眾,都能夠貼身相伴,為參觀者提供一對一的講解服務,這正是數字化對博物館價值的重塑與升級。
(客戶宣傳稿件,圖文均由客戶提供,僅供參考)
關于我們 | 保護隱私權 | 網站聲明 | 投稿辦法 | 廣告服務 | 聯系我們 | 網站導航 | 友情鏈接 | 不良信息舉報:yunying#cnwnews.com(將#換成@即可) |
Copyright © 2004-2025 Cnw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中網資訊中心 版權所有 |
京ICP備05004402號-6 |